APP下载

寓教于乐 润物无声

2017-10-21林璇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润物无声寓教于乐

林璇

摘要:育人要先育德,德育的生命在于活动,德育活动是开展育人工作、落实德育内容、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育人为中心,开展异彩纷呈的学生活动,寓教于乐,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各项活动中,使每个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寻找到自信和乐趣,展示人性美的一面,从而获得成长、成功的积极元素,能使育人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提高育人工作成效。

关键词:德育活动 寓教于乐 润物无声 提高育人成效

作为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更担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面对价值多元化的学生,如何提高育人的成效?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德育的生命在于活动,德育活动是开展育人工作、落实德育内容、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因此,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提高育人的成效。

一、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彰显教师育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志之一。多年来,我在开展育人活动的过程中,坚持践行“教学生现在,想学生未来” 的教育理念,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根据学校实际,我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利用学校发给每一位新生的校本教材《民生学校文明礼仪手册》,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开展学习、实践和评比活动,落实了家长、老师、社会最关心、关注的一些教育内容,比如讲文明礼仪、学会自我管理、按时作业、讲究卫生等等。通过把校本教材中这些内容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目标,分层次落实学生掌握。我还以“六好班级”评比为轴心,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每日开展自查、互查反馈,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并进行颁奖。加上开展“文明礼仪检阅”“社会公德知多少”“礼仪小品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等演练、检查和比赛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在校、在家、在社会各种场合的基本礼仪并付之行动,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在这些活动中,我力求对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每一点进步、每一次错误,都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互相发现优点,扬长避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天天变得自信、自觉起来,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相继有一批学生分别荣获“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广东省小公民标兵” “汕头市十佳少先队员”“南粤雏鹰之星”县一级候选人等荣誉称号。

事实说明,这些活动的坚持开展,改善了育人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自觉追求上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德育实现塑造全“人”的目标。

二、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情感教育,为学生融入社会铺路

绵延数千年的华夏史,产生了不少蕴含历史文化的传统纪念日,加上近代从西方引进的节日,都不乏成为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的契机。每年,我都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旦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我都会深入挖掘这些纪念日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小灵通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开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发动学生参与到纪念各个节日的实践活动中去。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各种节日的历史、文化,还从中得到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相关的情感教育,

身处当前科技、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学生不应该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失时机地抓住重大时政活动契机,独具匠心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一条捷径。于是,我及时利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建国65周年、 2008年“5·12”大地震、改革开放35年、建党95周年等日子,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然后动笔创作习作、书画。我再挑选优秀作品在班级里展示和参加校级以上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受到熏陶及教育,还有效地培养了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时事,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意识和品质,为其融入社会铺路。

三、积极开发学生潜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人的潜能非常巨大,学校就是一个平台,如果我们能够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展现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健康快乐地成长,那育人就成功了。

立足此目标,我借助学校每年都举办的艺术节,在学生中开展“创意征集”,让学生自我推荐和展示作品,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作品遴选活动,努力为学生在艺术、体育等方搭建展示舞台。每年我还开展了优秀队干和班干部竞选、小灵通优秀广播员的评选、讲故事、朗读、演讲、朗诵、小歌手等比赛、书画展览、手抄报和手工展览等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总会适时组织相应的培训,对学生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展,找到自信的支点,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不仅提高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了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还使意志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地提高,使我的育人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德育途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像阳光雨露一样与人终生相伴。校内教育重在于知,校外教育重在于行,它们好比车子的两个轮子,要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必须并驾齐驱。

多年来,我积极的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以贴近和服务学生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比如组织学生在家庭、社区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如“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变化”等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自身的听、讲、画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家乡,激发了热爱大自然、家乡、热爱社会的热情。

校外有效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德育的途径,打破了校内德育活动的局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能力、愉悦了身心,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德育活动是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式,由于它具有主题鲜明、开放活泼、策划有序、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等特征,给我们的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优化和提高育人成效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润物无声寓教于乐
马则中
马启雄
刘作平
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爱国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