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耳倾听》教案

2017-10-21王冬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克莱特口令右手

王冬梅

课程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生活中倾听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掌握专注倾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对方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教学难点:

1.、游戏过程中纪律控制

2.、“讲故事”环节可能会出意外的结果,或者效果出不来

3.、感悟阶段“深入人心”有难度

课程教具:

多媒体

课程时间:

40min

课堂设计:

1.、破冰活动:“看谁不听话”

活动规则:

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这是关于“左”和“右”、“上”和“下”的反口令游戏,例如,教师口令为“举起左手”,学生需要举起右手;口令为“左手摸右耳”,学生需要用右手摸左耳。教师发出难度不同十余条口令直到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

提醒:

口令中只有提到“上”、“下”、“左”、“右”时,才需要执行以上规则。

难度一:向左转/向右转/举左手/举右手

难度二:用左手拍左腿/向左转举右手

难度三:向左转举左手摸右耳朵/向右转用右手摸左腿(不一定全用)

注意:由易到难,关注学生反应

2.、递进游戏:听词起立

活动规则:

学生听一篇名为《花雨》的文章。文章中会多次出现“花朵”和“雨滴”这两个名词。每当听到“花朵”时,女同学起立,听到“雨滴”时,男同学起立。可进行多遍,语速逐渐加快。

Q: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些同学反应很快很准确,但也有些同学出错较多。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导入主题:正如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的同学是因为没有注意听游戏规则,所以开始并没作出反应;有的同学则是没听完就急着作出反应,如听到“花”这个字就作出反应,其实接下来这个词并不是“花朵”而是“花雨”;还有些同学则由于没有集中精力听,看到别人作出反应,自己才作出反应,因此使得反应延迟。我们可以说反应又快又準确的前提就是认真倾听,听完后再作反应。认真倾听使我们获得外界信息,从而使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不清楚规则:

没听完着急作反应: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没集中注意力:

3.、核心部分:讲故事

活动规则:分组,两人一组,A同学准备一个5分钟的故事/新闻/笑话,讲给B同学听。【注意有没有落单的同学】

活动流程:

3.1 (1)分组

3.2 (2)请A同学趴下准备。告知B同学准备两种倾听方式,首先是不认真听,给暗号之后认真倾听。暗号就是擦黑板。提醒B同学:不要做得太明显。不要眼神跟着老师跑。可以选择的方式:不认真倾听(哼歌、不断插话、摇摆、强化、玩东西)

3.3 (3)请回A同学。“好,开始说吧”

3.4 (4)提问环节。

问A:你准备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准备讲故事的时候心情如何?讲故事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发现?

问B:你不认真倾听的时候看A的反应,有感觉到什么?

4、4.视频欣赏1

有这样的感觉吗?

有想要发言的同学吗?

5.、视频欣赏2

有没有想要发言的呢?

6.、引出主题:如何有效倾听?

小组讨论,写在彩纸上,分组分享、粘贴(每组请出两名同学)、总结

语言、动作、环境

注意:一定同时停笔,注意给每组掌声,适当表扬

7.、美文欣赏

背景音乐

一个孕妇某天偶尔打开收音机,感觉自己腹中的胎儿踢了自己一脚。第二天又是这样,第三天还是这样。后来科学家发现,原来胎儿可以通过羊水的波纹倾听外面发生的一切。所以,倾听是人的一生中最初拥有的感观。

一个老人正在弥留之际,但他的儿子迟迟不能赶到医院。医生都为老人坚强的生存意识而感动。后来某个早晨,老人的儿子终于赶到了医院,看见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趟在床上,脖子上插的管子中血液依然在涌动。儿子附在老人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声“Goodbye”。插在脖子上的管子里,血液立刻停止了流动。老人也安然而去。所以,倾听是人的一生中最后才失去的知觉能力。

猜你喜欢

克莱特口令右手
左手和右手
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
高矮胖瘦
口 令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听的艺术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5)
左手右手
善于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