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唯物史观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培养

2017-10-21彭宓蕾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生产力苏联

彭宓蕾

2017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一、唯物史观的内涵诠释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素养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二、唯物史观的教学实施策略

中学历史教师很难像大学教授一样提出新观点,研究新史实,因此中学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通俗的语言,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历史思维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我们中学老师要考虑的是:在中学历史课堂到底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理论

在教学中,老师应讲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由生产力史观、社会形态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组成,是宏观层次的历史理论,是普适的基础理论。具体包含以下几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唯物史观将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条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私有制、阶级、国家、领袖、人民群众等等,为人们在史学研究中归类历史现象与史料,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供了思维依据。

(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理解基础知识

在每课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指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分析理解基础知识、基本脉络。

比如,在分析古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时,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雅典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古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古雅典人员流动频繁、血缘淡化、地缘加强、重公平与法则、重个体、重技术,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

又比如,在讲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利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分析苏联经济政策的得与失。十月革命后,苏联在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于1918年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一做法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使得苏联在1921年春遭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于是,1921年3月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符合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列宁逝世后,苏联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统治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该体制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二战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可见,制定政策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运用唯物史观解题

在平时的习题中,老师可以汇编一些用唯物史观原理来解答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对这些题目要精讲精练。只有通过做题,学生才能把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如: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文化中存在着地域色彩

B.南方的印刷术更为发达

C.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

分析:此题中“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可知应是唐以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得出,唐宋以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因此此题选D。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分析:运用唯物史观理论,主要原因需从经济上考虑,一定时期的文化教育是对一定时期经济现象的反映,可得出20世纪初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是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于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此题选B。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规划与指导,需要学生的实践练习,方可有所成效。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生产力苏联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来不及生产力
武装保护苏联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雾在做迷藏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