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复习及应试心理策略

2017-10-21杜绥荣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应试考试题考场

杜绥荣

摘要:高考是全国性的一次大考,是众多考试改变命运的一次抉择,因考试重要,考生出现焦虑情绪,而且人数众多。如何调节考生的心理情绪,要考生考出正常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問题。本文就认知高考,高考心理和高考应试策略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高考复习应试心理答题策略

每年高考临近时,考生不免出现考试紧张,甚至出现因焦虑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茶饭不思、频上厕所等考前综合症状,如果学生对上述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很可能会影响冲刺备考及高考当日的发挥。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并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考前常见心理状态分析

1、1.备考焦虑紧张现象

临近考试,学不进也耍不安心,心情不愉快,学习兴致不高,晚上睡不着,也感到时间的紧迫,但在行动上却怎么也紧张不起来,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复习。因此他们内心十分烦燥不安,对时间的白白流失非常懊悔,并对自己的这种状况百思不得其解。这实际上是考前的一种焦虑反映。

2、2.情绪激动或淡漠现象

情绪激动的考生常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紧张、心跳加快、情绪状态不稳定,对不如意事常常夸大其不良结果,以至于将小事情扩大化。考生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往往注意力失调、心不在焉、不能控制自己。其产生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程度、复习准备情况、临场经验、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有关。

4、3.心理饱和现象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精加人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心理饱和多为负面效应。比如,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同时出现厌烦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对人有害无益。

二、认识高考

1.高考是什么?每年6月,全国大多数人的眼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聚焦到这个话题上。这是全国性的一次大考,很多人把他当做是改变命运的一个起点。高考是必将淌过的河流,牛说很浅,鼠说很深。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只有皮肤指导水温。高考是我们身上种下的牛痘,在身体上留下淡淡的印迹,许多年后我们的血液仍流淌那时残留下的淡淡的免疫,抵抗着未知的侵袭。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定义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3.理性地说,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也是心理的考试。高考过程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能量释放的催化剂。我们这一代人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学会了用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人格上的伟大。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心态良好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高尔基曾经说过: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4.高考复习的六大软肋:。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高考主要考的就是基础知识。学生能否夯实基础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大部分学生是因基础知识打不牢而被拉开了距离。

中低档题目、。高考试题是由易中难三个梯次试题组成。高考试题主要是由中低难度的试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重为2:6:2或者3:5:2,中低难度试题占了总量的八成。难度试题能做出的考生不多,真正拉开考生距离的往往是中低难度的试题。

动笔是思维的开始、。高考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高考的形式是笔试。考试思维的结果必需用笔用字表现出来。如果在平时的复习不能把思维付诸笔端,考试就容易出错。有很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很多知识都听得懂,也能跟着老师做出来。经常有这样的对话:“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想明白了吗”,“想明白了”。结果一动笔,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课堂上和课后动笔太少,思维和笔端配合不行。因此,真正拉开考生差距的往往是动不动笔的问题。

看书、。《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高考复习的依据。我们要读懂,理解考试方向。教科书是高考命题的依托,也是高考复习的依托。因此我们要一手拿《考试说明》,一手拿教科书,多读书。真正拉开考生差距的是读书多少的问题。

学会答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机械式死记硬背的考题少了,主观性解决问题的题目增多了。所以现在答题的方式方法有所改变。这需要学生注意寻找试题的题眼,学会用关键词来答题。重点懂得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答题,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避免生活语言干扰到学科语言。真正拉开考生差距的是会不会答题。

调整心态是基础。

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真正拉开考生差距的是考生的心理。

三、调整高考应试心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中间的心态”,其次是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因此,考生要重视心态的调整。

1.1.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信心不一定成功,没信心注定要失败。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因此,考生要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告诉自己,是的,我能行。

2.2.做好遇上难题的心理准备

。高考试题并不是每一道试题都给每一个考生准备的。命题专家认为难得题目,考生从来不觉得容易,命题专家认为中低档的题目,考生往往还是觉得很难。这就是高考。所以,学生要做好迎难考试的心理准备。

3.3.不要期望见到做过、熟悉的题目

。高考主旨是在新材料、新背景、陌生中考熟悉的知识,很难找到以前做过的熟悉的题目。一旦见到熟悉的题目,则需要更加小心,更加谨慎,这样的题型往往有不易察觉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答错。

4.4.要学会排除干扰

。进入考场需要经过监考员的检查,这是例行公事,不要紧张。在考场上,监考员走动发出的声音,同学翻试卷的声音,电风扇的声音等等。这些干扰要抛之脑后。平时要开展一些抗干扰的训练,以平常心进入考场。

5.5.考场上要长自己的志气

。在考场上要善于自我暗示,自提士气。发现有人翻试卷,要暗示自己,翻试卷的不会做,专门找会做的题目,没什么竞争力。见到别人奋笔疾书,可以暗示自己,他们做那么快,多半是错的。发现有人提前交卷,可以暗示自己,这些同学不会做,没有耐心,只能交卷,又少了几个竞争对手。

6.6.试题越做越难

。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就是大开口,小出口,进去容易出来难。层层设卡,题题把关。因此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挤分,学会放弃。实在不会的题目,该放就放,不要磨时间,不要耿耿于怀。

四、四、高考应试策略

1.

要想考出水平考出好成绩,除了调整心理状态,还要有正确的应试策略。

1.卷子发下来要不要看一遍

。平时老师上课讲到考试时,经常要求把试卷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考试才能掌握在手中。然而高考并不能这样做。高考试题并不是一看就会做,一看就明白的。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是: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的时间多。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些考试一拿到语文试卷,立即去看作文题。而如果一开考就写高考作文,显然在未进入考试状态时就写作文很难写好,只能是耽误时间。如果看了题目不写作文,有时会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做其他题目展不开。因此,最好不要用开考前五分钟去看整个卷子。

2.2.答题的顺序。按顺序答题就好

。试题有两个坡度,总体坡度是由易到难,每个题型、每道题的问答也是由易到难。因此考生按顺序答题即可。

3.3.审题

。解题第一步骤,就是要认真审题。审题很关键,可以说审错了题,那就是一招失误,满盘皆输。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要求证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审题要防止定势思维。

4.4.书写要求

。要按题目要求进行书写,严格按格式要求写,字迹要写清楚。千万不能写潦草字,

5.5.答題节奏和时间

。要明确考试的时间,语文和综合科考试时间是150分钟,数学外语考试时间是120分钟。平时训练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6.6.答题顺口溜

。慢做会的求全对队,稳坐中档题一份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没有舍去就没有获得。

总之,高三阶段学生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应做到内紧外松,要正确看待学生考试的分数。对学生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我们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应试考试题考场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期末小考场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