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017-10-21梁晓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审美观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梁晓红

一、前言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常常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若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那么培养学生积极看世界的角度则至关重要。纵观中学的各个科目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观自然要落到语文课程中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立人。但在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教学,学生较多的只是注重技巧与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高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个体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增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积极向上,热情奔放,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容易出现了偏差,甚至良莠不分。

语文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积极的审美观,但是仍是有部分学生频频出现消极的审美觀,学生的这些消极的审美观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处于血气方刚之时,思考问题不够成熟与全面的原因造成部分学生的审美有所偏颇,再加上现在媒体的普及,社会中某些不好的现象往往会被放得无限大,媒体虽然在第一时间把这些负面新闻公诸于众,对当事人起到惩罚的作用,对部分的看客起到警醒的作用,但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会给他们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也就是现在社会就是处于一种混乱消极的状态,因而会让他们产生厌恶社会,对自己的祖国缺乏热爱的情感,这是极其可怕的,若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都缺乏这种爱国情怀,未来国家将交付给谁来承担?所以,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尤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

(一)语文课堂中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语文教师的地位不可或缺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为教师身上肩负着来自学校,来自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当这种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时,内心会有着很多的负面情绪,而有些老师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这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会造成他们消极地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尽量避免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而应该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传递正能量。

其次是在课堂中及时地主动地把学生往积极乐观的方向思考。如在评讲新材料作文时,刚有学生得出立意是“由于政府机关的腐败无能,所管理出来的警察也无所作为,故而常常被罪犯杀死。”就引起一大片学生对社会上一些不好现象的愤愤不平的批判,甚至有些同学拿其他的一些国家来进行对比,说愿意出去外国也不愿意呆在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学生的经历见识还较少,他们只是从别人的口中或是媒体的传播中了解到这个社会,见解片面狭隘。在这种情况下,我停止说教,转过来反问情绪最为激动的学生,你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完美无瑕的人吗?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有缺点的。我说那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因为你的缺点而对你进行抨击和排斥,可不可以?其他同学纷纷回应说不可以,要包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趁机问他们,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们顿时鸦雀无声。趁着他们安静的片刻我顺着引导他们应带着包容的心去看待一个社会,不能因为某一件事就对这个社会全盘否定,从而不爱自己的国家。不良的现象不是只在一个国家存在,而是在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过多关注而不了解罢了。学生听完后纷纷点头赞许。

成长中的学生在思维上容易被别人影响,会偏向偏激,而作为教育者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中的父母都应该起到一个以身作则并及时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功能,在陶冶中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好的文学作品在语文课堂的碰撞中总会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或引发他们浓重的亲情感悟,或激起他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的心灵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会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这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之心还是要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另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人们公认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财富。经过阅读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共鸣,从而丰富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经过三昼夜战胜巨大的大马林鱼后,又反复遇到鲨鱼的袭击,在搏斗武器一件件失去时,能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杀死、打伤无数……这样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人类在跟强大势力搏斗时,具有非凡的毅力、坚韧的斗志和无与伦比的力量。

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产生或共鸣或震撼的情感,厚积薄发即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

四、总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大量写人记事的美育教材引导他们寻求及发现真正的美。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学生积极审美观的塑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猜你喜欢

审美观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