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隧道工程中塌方处理措施的应用

2017-10-21王志强

卷宗 2017年3期
关键词:监控量测

王志强

摘 要:以福建泉州戴云山隧道塌方案例为依托,分析长管棚支护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同时,针对戴云山隧道出现的塌方问题,笔者归纳成因的几种可能性,并提出专项处理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戴云山隧道;支护厚度;监控量测;专项整治方案

1 工程概况

厦沙高速公路戴云山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78+867~ZK84+704(长度为5837米),右线YK78+850~YK84+700(长度为5850米)。沿线基岩大多为侏罗系南园组的凝灰熔岩和燕山晚期(γ53)侵入的花岗岩,局部为侏罗系梨山组砂岩;中、低山坡地廣泛上覆有第四系坡残积土层。洞口地段V级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围岩结构多为板岩,风化程度高,呈破碎粉砂状,结构稳定性极差。掘进施工后正洞壁岩存在剥离现象,成洞效果不佳,严重阻碍施工进展。

2 洞口长管棚支护施工设计

隧道出口段近山坡坡边,山坡坡度约为35°~40°,左洞出口左侧有小滑塌H315-2,规模较小,斜坡上覆盖薄层残坡积层,厚度不均,约为1.0~8.2m,下为全、强风化岩等,洞口上覆土层较厚,地下水位高于设计洞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薄层岩土层强度较低,洞门段洞顶及仰坡表层为残坡积与强风化土层,施工时易产生小面积坍塌、掉块。因此,进洞之前施做30m长管棚。

2.1 设计参数

导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59mm,壁厚8mm。

管距:环向间距40cm。

倾角:外插角以1°为宜。大管棚每环施作长度为60m,钢管前段呈锥形。

导向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94mm,壁厚5mm。

钢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主要由三根主筋和固定环组成,主筋直径为18mm,钢筋之间每35cm间距用3cm长Φ50钢管连接,钢管壁厚3.5mm。

钢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6mm,孔纵向间距为2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大于等于100cm的不钻孔的止浆段。

2.2 注浆设计

灌注浆液:水泥浆液,有时也可采用水泥玻璃双液浆。

注浆参数:水泥浆、水灰比为1:1(重量比),注浆压力为2.0MPa~2.5MPa。

注浆扩散半径:大于等于0.5m。

为了积累钢管注浆施工经验和合理化注浆参数,需要在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单根钢管注浆量为:Q=π·γ2·L+π·R2·L·η·α·β。式中,r为钢管半径;L为钢管总长度;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5m;η为地层孔隙率,堆积体经测试为12%;α为浆液有效充填率,取0.9;β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经计算单根钢管注浆量Q=6.927m3。

3 隧道塌腔处理

戴云山隧道施工为进出口对向掘进,2015年3月19日晚22:00许,出口端左线隧道ZK84+630掌子面顶部出现掉渣情况,约2分钟后塌方,现场并无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按照量测数据可知,塌方里程段为ZK84+630~ZK84+620,约10m,总塌方面积为15m×15m,纵向贯深约10m,总塌方土石方量约1500立方。塌方自拱顶至地表岩体呈明显下沉形态,顶部出现椭圆天窗,如图1所示。已施作初期支护钢拱架自拱腰部位直接折断,边墙部位因塌方影响严重变形。塌方土石方沿着隧道走向坡积20m,周边围岩仍松散不稳定,存在二次塌方的可能。

塌方事故发生期间,掌子面掘进里程约为ZK84+500,下导坑(即仰拱)里程约为ZK84+560,此部分衬砌混凝土并未完成施工。

4 塌方处理措施

4.1 塌方影响段处理

(1)正洞径向注浆加固处理。塌方影响段ZK84+650~ZK84+610为预防塌方扩大,须施作径向注浆。采用Φ22打孔钢管作为注浆导管,每根长约4m,以1.5m间距梅花状分布,径向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正洞空前锁口处理。空腔边缘增设2榀I22a钢拱架予以锁口,拱脚位置各设置4根所脚锚管;

(3)塌腔边坡喷射混凝土。塌腔边坡陡峭,为避免出现掉块现象,应以1:0.5刷坡处置,并对坡面喷射15cm厚C25混凝土。需注意,施工中应为边坡角留出踏步和富余的施工平台。

4.2 塌方段处理

(1)利用环形掘进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开挖塌方堆积体,并以人工风镐配合小型机械施工。每个开挖进尺须控制不超过50cm,及时跟换已损钢拱架。钢拱架连接筋采用Φ22钢筋,平均间距50cm。布设Φ8钢筋网片,网格间隔20cm×20cm。未发生塌方边墙支护面增设径向锚杆,具体规格遵循设计施工图纸;

(2)开挖一定进尺以后,钢拱架顶部安设外模,模板采用3cm厚木模,外侧则利用钢筋予以加固,模板缝隙紧密确保不漏浆。最后,喷射25cm厚C30混凝土;

(3)开挖至掌子面位置,施作加固支护确保围岩前壁稳定性,即拱顶140°位置加设双排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每根长约4m,平均间距40cm,环向搭接距离为1m,上层外插角度不超过35°,下层外插角度不超过10°。另外,已剥离初期支护面须复喷混凝土,厚度要求达到设计标准。

4.3 塌腔回填處理

塌方段围岩结构趋于稳定后,下导坑、衬砌混凝土和拱墙防排水设施即可施工。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且模板台车未移位,可对塌腔予以回填处置。以坍渣作为主要回填料,对称分层回填并夯实。临近表层须设置50cm后隔水黏土层,避免地表水渗透隧道围护结构层,表层土须以腐殖土加以覆盖。塌腔回填处理完毕,塌方段地表临近1m位置挖筑0.4m×0.3m截水沟,预防地表水渗入塌腔回填体。

4.4 监控量测

塌方处置整个过程均需对洞内、地表做严格的监控量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用于后续施工指导。

(1)洞内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测隧道内共布置两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一条拱顶下沉线。监控范围ZK84+650~ZK84+610,纵向5m一个断面,每天观测一次,如图3所示;

(2)地表沉降观测。a.塌方腔回填结束前:在ZK84+660~ZK84+600里程段纵向10m、横向5m布置测点,横向布置范围为隧道中线两侧15m范围,每天观测一次,如图4所示。b.塌方腔回填结束后:在ZK84+630~ZK84+620里程段按上述方案布点观测。

(3)监控要求。监控量测严格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每日量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分析数据,并向现场技术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及时反馈和交底。如洞内水平收敛超过5mm/d或者是地表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现场人员迅速撤场,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塌方事故段处理完毕,洞内收敛不超过0.2mm/d可暂停监控。

5 结语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阶段作为国家交通建设极为关键的一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高速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行进。本文结合青海花久知亥代隧道塌方案例,分析塌方与衬砌厚度不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从其实践结果来看,所用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阔,王瑞.蛟岭隧道洞顶塌方区地震探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01):97~99.

[2]张春光.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处理[J].现代交通技术,2011(05):60~62.

[3]赵学新.铁路隧道施工监测浅析[J].山西建筑,2010(25):331~332.

猜你喜欢

监控量测
黄草山隧道偏压出洞施工技术与监控量测应用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的探测与处理技术研究
沪蓉高速公路齐心坪隧道监控量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