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017-10-21黎辉雄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

黎辉雄

摘 要:本文就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求实精神、造福于人类的精神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精神 求实精神 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引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科学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而科学文化的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同时还表现为利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加强科学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刻不容缓。可是,长期以来,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的今天,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找出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入讨论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哪些科学精神,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创新精神。科学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永无止境地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创新精神是科学探索活动的生命和灵魂。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创新精神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习记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习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到 “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由此可見,在平时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我们平时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仍比较陈旧,与科学发展的现状相脱离,学生学习几年以后仍然不能获得现代生活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现代科学常识和科学观念。例如:前些年职业学校中用的电子专业教材《彩色电视机原理》介绍的仍为TA两片机型,而早在十几年前该机型就已退出了市场,由单片机型代替,需现在的彩色电视机更是液晶彩色电视机了,电路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面原因,在教学当中,讲授规律、原理通常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很少花时间回顾它是怎样从摒弃旧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不注意强调它的适用范围,不去讲它内部存在的矛盾及所面临的挑战。由此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三、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背什么,处处都以标准答案为准,抑制 学生的创造性精神,而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而是让学生 遵循常规,靠机械识记、套用公式来应付考试,以免考试时丢分,长此下来的结果是:形成唯书、唯权威是从的思维定式。四、教学中的创造往往只被理解为“小制作”、“小发明”等物质创造,而对创新精神、对运用理性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导不够,因此未能展现出创新精神是科学的灵魂。这样的科学教育,与造就创新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涉及的面虽然很广,但是重点也很明确,就是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可以肯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努力,年轻的一代必将出现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也将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求实精神

科学精神还表现为求实精神。求实精神是构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工作态度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培养其求实精神的重要途径,纵观许多成名的科学家,都得益于当年求实的学风和踏实的工作作风。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院士,自1986年着手“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研究工作以来,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近20年的精心研究,求真务实,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有学者在80年代中期就指出:“大多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实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没有经历现代的科学运动,缺乏科学教育的根基;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经费少,教育条件差,科学教育理论落后,合格教师少,教师素质差”。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的今天,现状又如何呢?应该说,有些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已相当不错,在已有的科学教育理论中,还是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教育的,如:强调实验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学习中的理论联系实践等。但是,在不少学校中仍较普遍的存在着轻视实验、轻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等问题。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里,经费、场地、指导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仍然制约着对学生求实精神的培养,如:有的课程不能按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出实验,有的课程很少做实验或根本不做实验,使有关结论的得出缺乏事实依据。有的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来应付考试中的实验题。对于教材中给出的实测、实验探索活动、实践作业等,不去认真组织学生完成,而是敷衍了事。

诚然,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学校的硬件条件是一个方面,但在现阶段,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要想在短期内解决硬件条件是不太现实的,这就使得科学的求实精神培养关健落在教师的身上,要求教师要真正重视实验。如:由于条件原因不能分组的要争取做演示实验、重视实践检验、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到学科学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来不得半点虚假。另外,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帮助学生增强识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明确求实并不意味着不加分析的相信某种实践的表面结果,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内部。学生初步形成的求实精神对进一步学习科学十分重要,对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现象我们已屡见不鲜,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上天入地”、出现了“电子眼”“顺风耳”。在现阶段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是一种必须突出强调的精神,如何把科学的应用和造福于人类结合起来,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早在1931年,爱因斯坦就告诫大学生们:“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一生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报告指出:“所谓‘科学的人道主义这样一个普通概念,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它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连续不断的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

十几年前,曾有媒体报道一位高校教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帮一贩毒团伙制作毒品;前些年,又发生一起在校大学生为验证自已的一个想法用硫酸泼向动物园的大熊猫;近年,利用高科技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上述事情的实施者不可谓无知,他们都是我国的栋梁之才,均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求实精神“可敬”,但他们恰恰缺少一种精神——即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近年来,科学在帮助人类极大的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例如:不少地方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的过渡开采利用使得水土流失、资源枯竭;在核能利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核战争威胁等,“全球性灾害”日趋严重,对整个人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些灾害的出现与科学的应用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其中有的直接就是科学使用不当或滥用所造成的。人类要战胜这些灾害,必须正确的对待科学,自觉的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绝不能把科学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滥用。

显然,科学教育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这一任务,可是事实上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少。科学教育一直沿袭着重实用轻人文的传统。在教育实际中表现为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较少考虑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促进学生在精神上全面发展;较少向学生全面介绍科学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较少注意引导学生把科学的应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结语

如今我国教育事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正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艺、解惑”的同时,还应加强科学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
当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