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人秀到高职体育课程的跨界设计与实践
2017-10-21杨智翼莫裕醒
杨智翼 莫裕醒
摘 要:2014年开始,各大卫视结合中国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户外真人秀节目,它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娱乐性、真实性和竞技性让收视率屡创新高。剖析节目魅力之后,本文依次从“真”、“人”、“秀”三个方面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跨界设计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思路,并以此分享了网球课课改的案例经验,以期对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真人秀 体育课程 跨界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220-02
1 真人秀简介
1.1 真人秀概念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将其概括为“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特定的规则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节目的关键在于“真”、“人”、“秀”这三个字。其中,“真”是特色,要求节目必须为纪实,而非虚构;“人”是核心,即节目须凸显人格和人性的表现;“秀”是手段,体现节目规则设置和人物风采展示[1]。在此基础上,崔璐将“户外真人秀”定义为“多数场景在户外的、包括节目内部带来的可控的和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可控的双重阻碍的真人秀节目”[2]。
1.2 真人秀节目魅力
从节目理念上看,它打破了“真实节目”与“虚拟节目”的界限,用规则创造了虚构,用真人带来了真实[1]。由于在外部环境,存在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此类不可控因素与节目策划的控制相融合,节目效果将不可预期,这就是真人秀节目的魅力所在。
1.3 以《奔跑吧,兄弟》节目为例的分析
王晓萍提出该类节目特色包括:形式上,户外竞技看点多,运动风和对抗赛加强现场感和代入感;内容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知识教育性带动娱乐趣味性;技术上,重逻辑性的特色拍摄和后期剪辑,带来真实故事性全新体验;精神上,明星真性情表现,传递了“兄弟情”、“集体义”的阳光正能量[3]。
数据显示,该节目第二季微博上的话题阅读量已经累计超过197亿人次,受众中90后群体近50%。进一步分析得知,节目受众以女性、年轻化、中高等教育为主特征,20~29岁人群比例高达53%,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占比60%;若以地域划分,北京、上海、广州占居排行榜前三位,这既是国内一线城市,又是主要的高校集聚区。数据显示,跑男的节目定位于90后的兴趣标签重合率高达73%[4]。
2017年4月,百度大数据显示《奔跑吧》推出第五季第三期后,单日全网点播破2.8亿,稳居综艺节目第一名。同时,大部分观众选择在晚上21点和周末时段集中追看,并有30%的人选择使用iPad观看[5],充分表明观众对“移动互联+娱乐”的喜好。
因此,真人秀的魅力与移动互联的便捷相融合,切中了当今年轻群体的娱乐化需求。
2 从“真”、“人”、“秀”看高职体育课的跨界设计
2.1 從“真”的角度强调技术学习与团队协作的融合
高职体育课多以运动技术教学为基础目标,对技术掌握的要求明显高于对团队成长的要求,即在期末考核中,个人技术水平占比往往最高。相应的,学生更关注个人考核是否达标,而忽略了团队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例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高尔夫等小球项目中,由于规则对于团队协作的要求并无足球、篮球、排球等大球项目高,教师习惯于聚焦个体技术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组内和组间互教互学的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当今社会流行的多项运动中,都体现出鲜明的社交特质。无论球类项目、舞蹈类项目,还是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也包括户外真人秀等,无不通过营造正能量、快乐的社交氛围吸引大量人群。
因此,从“真”的角度上看,真实掌握运动技术和真实体验团队协作相融合将能实现学生心理上对真实的渴望。
2.2 从“人”的角度强调课程参与感与个体成长的融合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提出,“参与式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想让客户拥有更深的消费体验,必须满足年轻人“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抒发“影响世界”的热情。他提出的“参与感三三法则”中对于“三个战术”的描述为“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和“扩散口碑事件”[6]。
“开放参与节点”指把做产品、服务、品牌和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都能受益的节点,以保持持续互动[6]。由此推演,课程设计中可将团队破冰、集体热身、专项游戏等环节进行开放式设计,由学生担任设计主体,提升课程参与感。
“设计互动方式”指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并能持续改进[6]。由此推演,课程设计中可将单人技术练习转化为小组内互教互学,个人技术考核转化为团队考核,引导个体成长与团队成长同步。
因此,从“人”的角度上看,个体参与感与成长感的融合方能强化体育课育人的核心优势。
2.3 从“秀”的角度强调场景化学习与移动互联的融合
传统体育课学习场景多以专业、正式的形象示人。随着90后、00后大学生进入课堂,场景化教学的需求也逐渐放大。场景化教学要求“以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设计练习项目,以实际工作场景为主导组织教学活动,以工作角色模拟为方式执行项目任务”,体育课据此可设计为“以真实锻炼/竞赛场景为核心设计练习流程,以实际锻炼/竞赛场景为主导组织教学活动,以锻炼/竞赛中不同角色的扮演为方式执行学习任务”。同时,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利用智能手机、健康与健身类APP、微信等条件,融入“上课视频分享”、“营养配餐”、“体力活动跟踪”等环节,有助于将线上交流与线下体验打通,提升碎片化学习对课堂的补充效果。
因此,从“秀”的角度上看,场景化学习融合移动互联的好处是:无论在运动场(线下实际场景)还是社群(线上虚拟场景),抓取学生注意力的环节随处可见,将有助于学生对体验感的依赖演化为日常习惯,即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之,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有三个关键词:挑战性、参与感和好奇心[7],这正好与“真”、“人”、“秀”这三个字所涵盖的特征相符,故能顺利应用于体育课改的跨界设计中。
3 我校网球课跨界设计案例分享
3.1 技术学习与团队协作的融合实践
课程初始阶段,必要的团建环节能有助于学生对团队建立基本认知,视频观摩和动作示范有助于对网球形成直观印象,通过游戏设计在班内组建若干个“网球俱乐部”,并通过为俱乐部设计名称、口号、目标和展演方式等环节强化团队归屬感。
技术教学阶段,安排“俱乐部联赛”作为积分环节,组间PK内容视学习进度而定。例如初级阶段,侧重将球感练习作为PK项目,并以组内最弱个体成绩作为本组积分依据,以营造组内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积极氛围。
课后,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联赛积分榜、技术统计与分析、进步最快奖等信息(主要由各组委派的志愿者承担),引导学生将团队归属感转化为线下练习与线上互动。
3.2 课程参与感与个体成长的融合实践
教师给予必要引导后,课程将团队破冰、小组热身、专项游戏、球感练习、整理放松等环节进行“公开招标”,并赋予相应的积分奖励,鼓励各“俱乐部”参与竞标。这类似于“拿学分”,只规定最终标准,而放开过程要求,引导学生依据意愿和优势做出选择。
因此,学习将不再依赖于教师督促,而是由小组任务驱动,且任务选择也是基于自愿的原则,更好地将参与和成长进行有机融合。
3.3 场景化学习与移动互联的应用实践
网球项目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在美国,盛行于世界。它原本属于宫廷贵族运动,具有明显的高端社交特征。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化学习中社交需求恰好能在网球项目中得到满足。隋智宇等提出网球课中有40.1%的学生选课动机是社会交往,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需求比例也逐步提升[8]。
因此,将“俱乐部联赛”、“网球礼仪实训”等线下场景体验与“联赛得失互评”、“黄金搭档评比”等线上互动进行融合设计,学生将提升技能、礼仪、互动等综合能力,也更容易将这类能力迁移到专业学习及职场生存中。
4 结语
(1)真人秀节目的独有魅力可作为体育课程创新设计的借鉴之处。通过规则设计创造了课堂学习中的虚构场景,通过亲身参与又带来了真实的学习体验,再围绕运动项目展开的竞赛策划,将会为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
(2)从“真”的角度强调技术学习与团队协作的融合,能实现学生心理上对真实的渴望;从“人”的角度强调课程参与感与个体成长的融合,能确保体育课育人的核心优势;从“秀”的角度强调场景化学习与移动互联的应用,能有效提升课程粘性,让运动融入生活成为可能。
(3)以网球课跨界设计为例,引入团建元素、“俱乐部联赛”机制、团队积分规则,并将社交与移动互联融入学习,将有助于将传统的、独立的、相对枯燥的个人学习场景升级为新鲜的、互动的、更加有趣的团队学习场景。
参考文献
[1] 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7):14-18.
[2] 崔璐.户外真人秀节目探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9.
[3] 王晓萍.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节目热播特色解读[J].科技传播,2014(24):219-220.
[4] 泰一指尚.《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大数据分析报告[EB/OL].http://www.typsm.com/dongtai/381.html,2015-07-16.
[5] 中国新闻网.百度视频发布《2017年4月网络视频大数据报告》[EB/OL].http://www.chinanews.com/it/2017/05-10/8219847.shtml,2017-05-10.
[6] 黎万强.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9-20.
[7] 金才兵,陈敬.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 隋智宇.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网球动机和行为的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5):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