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保护传承的实施路径
2017-10-21李琼
李琼
摘 要:根据对近年来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传统武术文化正面临日益消亡,传承人愈来愈少严重恶劣的情况,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必须要突破传统武术原有的传承方式,建立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传统武术这一民间文化。遵循“政府扶持,民众参与”的原则,明确传统武术的传承者,政府进行扶持鼓励,创新传承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武馆及民间传承人的教育传承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整体的保护,使之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统武术 现代化 教育传承 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178-02
传统的民间武术文化是先辈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共有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审美标准,其中既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又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它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使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迎来了复兴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时机,要对其做出与时俱进的科学决策和全新的文化释义。因此,如何解决传统武术消亡的危机,建议切实可行的机制进行传承,是一件非常及时和符合实际问题的重要举措。
1 传统武术的含义
随着文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已经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中国的传统武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以中国地域为范围,从农耕文明延续至今的一门技术应用,包含了武术与武德的两大学系,是带领武术学习者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传统的教化方式。在周伟良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数据》指出:所谓的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所产生发展的,以散打、套路和功法练习为活动内容,主要方式是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主体价值是提高技击技能、强身健体,是中华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传统武术注重于“言传、身教”的模式,文在“言传”,武在“身教”。身体力行、身正法明、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均是“身教”,对传统武术的学习,也是身体力行教化的过程。在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过程中,可以是受教者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快乐通融。
2 传统武术是传承武术的文化载体
就传统武术而言,它首先是一种作为文化的真实存在,就民族文化而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其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的不同,便形成了带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代表了当地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文化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文化全球化的的进程中,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而文化的竞争,也是民族的竞争,因此,保护好我国自身的传统武术文化,也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武术无论从基本理论到技术应用都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精髓和主导精神,体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国际的武术传播过程中,应该具有高度的自信和传播精神,由此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才会具有生机和希望。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应该秉持着传统武术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特色,保持文化的自尊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虚心接受其它民族的体育文化,提高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高度。在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中注入新的思想和观念,对我国的文化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3 现代传统武术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武术受众人群少,传承困难
传统武术形成于农耕文明时期,而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传统武术的传统内容并不能全部适应于当今社会。当今社会,如果在审美的角度去看,学生去学习的难度较大,动作复杂不易掌握,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学成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传统武术的积极性,由此看来,传统武术的适应性并不广泛,是其在学校的体育学习的项目中泯然于其它的体育项目。而且在中国传统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还有甚多根深蒂固的陋习,比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等。。。而符合要求的世家子弟中,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学习、传承,这使得技艺的传承受到了局限,传统武术的传承以“人”为中心,便也面临了传承不下去的危机。
3.2 传统武术传承者的收入来源不稳定
传统武术传承者的收入不确定,生活没办法得到足够的物质保障,他们有别于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也不是静止有形的文化形态,或以文字的方式可以被记录下来,靠的是传承者一代代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和我国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一种无形文化的范畴。而传承者每天进行这种传承,没有收入或者收入极少,生计问题自然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只有政府和社会对传承者的生活进行扶持,他们才不至于改换他行,才能够使传统武术得以传承下去。
4 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
4.1 现代教育传承与传统武术民间传承相结合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技艺中,主要遵循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模式,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中,家族传承更为普遍,只要是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独特的技艺,传统的家族传承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民间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更加令人容易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模式。而在师徒传承的过程中,除了技艺的传授,还要靠心领神会的领悟,对接人待物,生存信仰,情感道德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师徒传承作为一种“非血亲”的传承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扩大的家族传承。而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方式必然是言传身教,这种教育方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传承下去,保障技艺整体完整的传承。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为了将传统武术保护和传承下去,应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实行“一对一”和“师徒式”的武术教学,是对传统武术传承的最佳选择,也将是武术专业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
4.2 明确传承主体,通过国家扶持对传承人提供硬性环境保障
传承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而传承这一行为主要是靠人来完成,所以“人”是技艺传承的决定性因素,“人”一旦离世,他身上的技艺也就会随着消亡,所以,解决传承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作为以“言传身教”为教学方式的传统武术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人”的因素比其它传承因素更加重要。如果想靠“人”使传统武术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就要解决“人”的生計问题,对传承的主体给予补助、鼓励和支持。随着文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武术传承主体的继承人,国家应给他们以经济扶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继续传承传统武术,只有使传统武术的传承者经济方面得到保障,他们才会更加心无旁骛的培养下一代,使传统武术文化技艺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5 结语
面对我国传统武术日渐消亡的现状,对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全方位和整体多层次的保护,明确武术传承的主体,通过国家扶持传统武术的传承者的生计问题和对传承者的名誉保护,又要将现代教育传承和传统武术的民间传承方式相结合,大量培养人才,使传统武术的香火传承下去,生生不息,才不会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亡凋谢。
参考文献
[1] 栗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40-44.
[2]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51-57.
[3] 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1.
[4] 蔡月飞.论传统武术的回归与当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8):40-46.
[5] 邱丕相,翁信辉.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