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与择业倾向研究

2017-10-21黄晓龙欧章瑶江哲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体育教育

黄晓龙 欧章瑶 江哲

摘 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和学习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学习和择业中存在学习氛围差不浓、文化基础差、对部分专业课程不理解、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学习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择业观等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规范自己的课程和课余学习行为,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以更好地促进该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 学习行为 择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130-0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竞争也日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就业成为一大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1],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择业倾向更加贴近社会和现实。

武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之一,同时,体育教育专业是该校最早设立的專业,创办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科建设日臻完善,专业特色较为突出,一直是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成为湖北省第三批高校品牌专业[2],因此,该专业是武汉体育学院的王牌专业。然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同全国其他体育院校一样,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扩招”后直接导致教学资源过度开发,使原有的学科优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不适应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这些困难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质量下降,学习氛围不浓,就业现状越来越不乐观,专业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该文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择业倾向的分析,旨在剖析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优化学生的择业倾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善就业状况,解决当前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地贯彻“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创品牌”的办学方针,使体育教育专业在新的形势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与择业倾向。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相关文献检索查阅2000年以来中文类期刊有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学习行为方面的论文,为深入揭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和择业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各年级总人数的1/5随机发放问卷,即时回答并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同时对无效问卷进行了剔除处理,一年级20位学生(全是男同学),二年级28位同学(其中8位女同学),三年级32位同学(其中12位女同学),四年级20位同学(全是男同学),总计100位同学(其中20位女同学)。

1.2.3 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择业倾向的实施对策做整体性规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情况

2.1.1 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课程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课程的了解程度,全面了解教学大纲的安排对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实行学分制的普通高校,学生要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及时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从表1调查结果可知,一至四年级中有91%的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课程,其中一年级能够了解所学专业及课程的为80%、二年级为85%、三年级为95%、四年级为95%,但也有9%的学生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所学专业和课程。以上数字显示,91%的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表明大多数学生比较关心自己所学专业及课程,但是也有9%的学生持消极态度。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所学专业及课程的了解人数也逐渐增多,了解程度也逐渐深入。特别是三、四年级95%的学生都了解自己的所学专业,从而更能够结合自身需要和就业进行课程安排。

2.1.2 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其学习行为,动机不同学习行为也就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为了将来顺利就业”和“为将来工作积累专业知识”排在1、2位,从中不难得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即认真读书就能找到好工作。这也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有关。排在第3位的是“为了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这说明部分学生认识到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排在第4位的是“证明自己的实力”反映了部分学生永不言败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排在第5、6位的是“为了报考研究生”和“为了我国的体育事业”,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想继续在体育方面有所研究和发展。排在第7位的是“为了改行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也反映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和对就业现状期望不高。

2.1.3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负面原因分析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部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学习氛围差”居第1位,这说明整个学习的大环境不太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校教育管理有待加强。居第2位的是“各种非学习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但是各种非学习活动占用大量学习时间从而对学习造成很大影响。排在第3位的是“部分老师上课未能尽职”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教师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居第4位的是“专业知识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可以得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需要改革,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排在第5、6位的是“文化基础差”“不理解部分课程的基础作用”“突击考试的不良影响”,不难看出在体育教育专业中文化知识基础不太扎实是一个普遍问题,部分学生确实很想认真学习,但是基础知识差,不能理解部分课程,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采取突击,从而形成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的不良之风,一方面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1.4 学生课余学习行为的分析

大学生的课余学习行为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人生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在图书馆经常进行理论学习的占24%,偶尔学习的占69%,没有的占7%,说明大多数学生课余进行理论学习次数较少,不太重视理论知识,这与文化基础差有关。在专项技术实践学习方面,经常的占39%,偶尔的占49%,没有的占12%,可以看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注重专项技术学习,运动氛围较浓,这与体育学院独特的运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实践和拓展学习经常参加的只占15%、11%,而没有参加的占到17%和22%,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课余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氛围差,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合理地安排课余学习时间。

2.2 学生择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2.2.1 对职业的期望

通过调查,选择体育老师这个职业的占35%,位居第1,说明体育教师仍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期望度最高的职业,这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是基本相符的。位居第2位的是体育教练,可以看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逐渐脱离教师,向社会化、技术性发展,这与体育教育专业重技术轻理论有关。警察、经商和体育行政管理干部分别排在第3、4位,从中得出部分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和前景期望不高,从而转入其他稳定职业。从整体的职业期望看,体育教师虽然位居榜首,但是比例有所下降,其他非教师专业比例上升,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

2.2.2 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中排在第1位的是“工资水平”,这也和其他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上升,居民的人均消费成本也在增加,物价上涨,从而导致了人们生活压力大,因此,工资水平不得不优先考虑。排在第2位的是“个人兴趣”,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由发展的思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职业,从而有利于自己人生个性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工作稳定性”排在第3位,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稳定的工作是比较理想的,这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成倍递增,从而导致竞争日益激烈,所以产生了这种求稳的现象。位居第4、5位的是“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水平发展不同,从而致使工资水平有很大差别,而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去东部和沿海就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不例外。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家庭意愿”,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基本上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思想和观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普遍关心所学专业及课程,学习动机具有现实性

学生普遍地关心和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课程,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了将来就业、更好地工作,完成大学学习任务,修满学分顺利毕业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

3.1.2 文化基础差,学习氛围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文化基础差、对部分专业知识理解不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负面因素,导致了学习氛围不浓,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了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另外,各种非学习活动的影响和部分老师上课未能尽职的外在负面因素影响,使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佳。课余学习时间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行为。

3.1.3 课余学习重技术轻理论,拓展学习少

学生课余的学习主要以专项技术实践学习为主,而文化理论知识学习较少,形成了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这与自身文化基础差和体育学院独特的运动环境有密切关系。而社会实践和拓展学习时间和频率相对较少,课余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学习时间,拓展学习较少,不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对知识的渴望度不高,缺乏忧患意识。

3.1.4 职业期望以体育教师为主,其他职业多元化发展

职业的期望以体育教师职业为主,体育教练等其他职业也有多元选择。体育教师占35%,仍然位居第1,但是比重有所下降。体育教练所占比例位居第2,一方面说明我国全民体育发展较快,体育教练和社会指导人才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的就业前景期望不高,对公务员和体育行政管理干部职业的期望有所上升。学生普遍存在寻求稳定职业的心理。

3.1.5 择业倾向贴近个人兴趣,贴近实际生活

学生在择业时工资水平仍然是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与当前物价、房价迅速上涨,人们生活压力增大有着密切关系。此外,个人兴趣也成为了学生择业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择业,有自己的主见。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对学生择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3.2 建议

3.2.1 及时进行课程调整,注重社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学校教学管理单位要根据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就业现状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的设置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革,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升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率。在进行文化理论课学习时也要提高社会实践课的比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保证主干课程的时数,适当缩短选修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精益求精。

3.2.2 改善学习环境,革新考试制度,提高师资力量

学校要狠抓学习风气,努力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考试制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考试内容要活学活用,打破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严惩舞弊,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3.2.3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文化知识学习

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学习时间,改变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观念,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进行拓展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3.2.4 从实際出发进行职业选择和课程的调整

在职业的选择中,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不要随波逐流。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引导,及时让学生了解当前各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形势,以便学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职业。同时,学校要根据学生择业倾向变化及时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

3.2.5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长计议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端正态度,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选择职业,不要盲目择业。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斌,周俊尧,王建民,等.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3-4.

[2] 唐宏贵,翟华楠,余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证研究——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3):69-70.

[3] 梁添祥,郭李亮.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与择业倾向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98-400.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体育教育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