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017-10-21符雪姣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公共体育改革创新

符雪姣

摘 要: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大学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过渡点,大学向社会传输了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要兼顾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魄。本文将就目前高校体育公共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方法,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课程 公共体育 改革创新 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66-02

新的教育体系要求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课程内容教学进行创新性地改革。进入21世纪,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这里的“素质”既指科学文化素质,也指身体心理素质。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考试成绩,忽视体育类的课程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经常占用学生体育课程的时间补习文化课程;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与转变,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中考和高考将体育成绩作为考试的门槛,高校将体育纳入必修类课程。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索、创造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专业化,教学理念明确化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要转变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引进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设立完善的体育课堂教学机制。师资力量专业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教学观念更新速度快,能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接受新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体育课不是“课程”,而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则会有一种鲜明的“课程”意识,真正将体育课作为一门专业课,这也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2)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也会主动参与,主动了解,主动研究改革策略,对新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3)责任感和使命感比较强,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需要每个体育教师、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应对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后,总结和反思。而师资力量专业化也会带来体育课程的专业化,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等。

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为最终目标,在课堂上注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康保健知识的教授,鼓励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在现代竞争激烈,节奏速度快的社会中,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努力奋斗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获得成功,一定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毛泽东曾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魄,保持健康,更能磨炼人的心性品质。因此,毛泽东养成了冷水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以锻炼他的意志力,养成了他大无畏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皆其乐无穷也。

2 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协调性,评价标准全面化(双向评价)

体育课程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魄,也要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压力、挫折的接受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体育是一门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融合了体育技能、保健知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扩展教学层面,丰富体育教学结构。比如,在开展大学体育课——定向越野课程时,由于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定向越野课程时,要注意鍛炼学生在外界识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再加上定向越野运动的竞争性,学生可以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力,使学生有勇有谋,实现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往往都是单向的,是从教师到学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察形式。这种评价模式降低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重要性,让学生认为只要在体育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万事大吉了,是不够合理科学的。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期末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对合理准确的评价;单向评价模式需要向双向转变,不仅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总体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学生也应当有权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可以在期末结课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一学期体育课的想法,认为这学期的课程存在哪些不足,可以在课堂上增加或是减少哪些教学内容等,这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不足之处,解决问题,实现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增加高校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校教学水平和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选择机会,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高校的体育课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应当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倾向性,向学生提供通识教育。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学校可以在每学期期初开展体育课选课活动,开设多种体育课,像是瑜伽课、舞蹈课、篮球课等,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让学生能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体育课程教育需要不断拓展层次结构,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可以与学校相关学生社团或是俱乐部联系起来,双方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可以与相关的竞赛活动联系起来,比如在羽毛球的体育选修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羽毛球比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进行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在课堂当中进行动作示范教学也要实现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不同的运动内容,进行不同的动作示范。比如当教师在讲到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下投篮时的基本动作,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投篮时手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身体应该要摆成什么样的姿势。另外,教师在讲述足球的相关技巧的时候,也应该向学生示范一下足球的动作要领,比如可以展示一下传球和射门时动作要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运动动作,让学生对足球或者篮球运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4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大学学习生活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进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时,高校应当引进专业化人才,实现体育教学专业化,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活动要与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在评价模式上实现双向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多元化的目标,最终真正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杰,蹇晓彬,路毅.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1):124-125.

[2] 李明峰,刘刚.浅析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223,225.

[3] 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94-99.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公共体育改革创新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