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学校如何收学费

2017-10-21李志刚

理财·经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私塾书院学费

李志刚

要说我国的学校,早在公元前17世纪的夏朝就有, 那时叫 “痒”, 从夏、 商到西周, 学生几乎都是贵族,也就是所谓当时流行的 “学在官府”。既然是官学, 学生 “学费” 自然由政府掏腰包。

到了春秋时期, 孔子用行动向延续了上千年的 “学在官府” 制度提出挑战, 大胆提出 “有教无类”、“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并身体力行创办私塾。由此, 说孔子为 “开创中国教育新局面” 第一人不为过。在教育界, 孔子为何到现在还地位崇高?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一年, 孔子一辈子东跑西颠, 政治幻想破灭后黯然地回到故鄉。那时, 他已经是68岁的老人, 他争不动、 也跑不动了, 来日无多, 不如开门办学。

那么, 既然孔子创立了私塾 (即私人学校), 那么, 学费从哪儿来呢?《礼记·少仪》 说:“其以乘酒壶、 束修, 一犬赐人或献人。” 这里的 “乘壶酒” 是 “四壶酒”;“束修” 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 学生入学时也向老师缴这样的 “学费”, 上学门槛低, 是一所典型的平民学校。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什么意思呢?“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朱熹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

“束修,其至薄者。”需要指出的是, 收点 “学费” 主要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 否则招一大群学生乱哄哄的, 白吃白住不干活儿, 学校早就关门歇业了。但孔子办学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而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满腹经纶。比如, 颜回 “贫居陋巷, 箪食瓢饮”,家里除了水缸和土炕之外, 啥也没有,孔子就没收他的学费而且很喜欢他。

到了秦朝, 由于“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 需 要 ,“ 私塾”受到打压,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因政权更迭频繁,官学常受冲击甚至有名无实,而私塾却在顽强而艰难地生长。由于私塾大多招收贫困学生,学费自然很低廉,因此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一年里为师傅打工,算是归还“贷学金”,这期间师傅不付工钱但管吃、住,帮师傅做家务, 劈柴、挑水、 做饭、 带小孩之类。

到了隋唐, 科举取士代替了 “士族推荐制”, 这就意味着, 再穷的家庭, 再不好的出身, 只要你能考得高分, 一样可做官, 这个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民营培训事业的发展, 于是, 在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和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的文化感染下,“父母砸锅卖铁, 只为孩子读书”, 情景开始上演。

在唐朝, 收费最低廉的学校, 当数佛教寺院里举办的学校, 来这里读书的学生只要学习刻苦, 不仅无须支付昂贵的学费, 而且还推行了 “奖学金制度”。也就是说, 唐朝寺院举办的学校首创了中国学生奖学金制度, 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

到了宋朝, 由于财政充实, 宋朝各地官办学校大多不仅不收学费, 有的县象征性地收二钱,连二钱也交不起的学生政府免了,而且国家和省上的“重点学校”政府还要补助学生钱,如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读书不交钱,每月每个学子还能领到一千文钱,“孤寒士子”在校外没有房住的,政府提供免费住宿和吃饭。

朱元璋时期, 为了维护专职统治的需要, 采取敌视私塾书院、 贬辱文人的做法, 把教育限制在为朝廷取仕服务的阈限内。嘉靖曾两次废毁书院, 理由是书院 “倡邪学, 广收无赖”, 但最致命的一击是张居正推行的 “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的政策, 使得私塾学院几乎丧失殆尽。

清朝初期大体继承明代衣钵, 对书院实行官学化, 而清朝中后期, 民办学校经费来源分为两部分。硬件投资方面, 一是官办民助; 二是由当地乡绅、 义士或民众集资, 其中无偿划拨土地和捐赠房屋是重要方式。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学生所交学费, 并多与学生家长们共同商议而定。学生每人每年一般交80-120斤小麦, 一名塾师一年可得2000斤小麦。

猜你喜欢

私塾书院学费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斯诗私塾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斯诗私塾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