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1张世锋
张世锋
2001年,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高校后勤体系从学校组织体系中剥离实行社会化管理以来,我省高校后勤能够较好地利用社会各类资金和资源,有效保障了高校发展的需要。但自2005年以来,政府多年未出台指导后勤改革的政策文件,高校后勤改革进入自由摸索阶段,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很多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收费票据管理混乱
高校后勤既不是事业单位,也非独立法人,无法取得合规票据。因此,高校后勤各项经营收费大多采用自制票据,但是一些票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票据购入、领用等过程手续不严密,对作废、退费的票据处置手续不全,票据核销后存根乱存乱放,票据管理人员更替移交不清、责任不明等情况,造成后勤诸多收费项目收支的真实性无法核实,坐收坐支和公款私存现象比较普遍。
(二)后勤收支未纳入学校预决算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预算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由于对预算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许多后勤收支并未纳入学校预决算。普通高校后勤每年各类超市、洗浴、文化印刷、房屋租赁、联办股份公司等服务实体收入多达千万元,多数高校对这部分收入未纳入学校预决算统一管理,游离于学校财务监管之外,事实上形成账外账。
(三)业务行为不规范
学校每年向后勤拨付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维修、维护、绿化、物业等项目经费,高校后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未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建设维修费用支出使用白条等不合规票据列支等问题较为严重。笔者近年在对某高校审计调查中发现,后勤建设维修项目一年有33项合计2938万元应公开招标而未招标,有29项合计1536万元招标不规范,建设维修费用中不合规票据列支达2100多万元。
(四)经济业务管理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由于目前高校后勤集团(或公司)不是一般意义上独立的经济实体,按改革要求应推向社会,但又没有完全走向社会;学校对后勤集团不得不管,但又监管不到位,形成高校集团定位的“四不像”,所以造成后勤集团在日常工作及经济业务上我行我素,甚至违规。如在学校房屋租赁业务的管理上,部分高校采取后勤集团与后勤处、各院系共同管理的模式,分工不明确,职责交叉,在租赁费用标准上各部门也不统一,出现管理死角,容易形成账外资金。
二、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经济活动,降低经营风险
加快高校后勤改革,对于能够独立的后勤集团,可以注册为法人,组建成自主经营、獨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依法开展经济活动,取得相关票据;对于不能独立注册为法人的后勤集团,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后勤集团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后勤财务的指导和监管,规范使用票据。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
编制科学完善的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第一,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依据后勤上年收支业务情况,充分考虑下年需要完成的各项业务,考虑后勤各中心、各实体的运行经费预算、工程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使管理者能够心中有数、量入为出,增强成本意识,同时能够明确经营目标,防止盲目经营。第二,要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第三,要依法建账记账,所有收支必须在规定的账簿上反映,严禁出现账外账。
(三)规范招标业务
严格执行重大业务招标制度,规范支出票据管理。对于高校零星维修,可以由后勤相关部门自主进行,但对于大型维修项目和基建项目,必须通过正常招标程序,在政府规定的网站和媒体发布招标公告,进行公开招标,增加招标的透明度,保证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对后勤财务的审计监督
高校应建立健全内审体系,加强对后勤财务的日常监督和审计。建立一套校内后勤、审计、纪检、财务、国有资产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内审监督和评价体系。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后勤财务进行检查,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在学校进行公示。同时针对高校审计部门人少活多、对企业会计不熟悉等情况,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高校后勤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各级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在高校后勤加强审计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高校后勤集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特征,高校后勤集团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高校对后勤集团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主要是依靠法律和完善制度来管理。防止高校把后勤集团变成自己的“小金库”。对后勤财务坚持内部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按照《公司法》,加快高校后勤集团的公司化改造,改革后勤人员的劳动人事制度,按照企业经营要求管理,增强后勤人员的企业化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作者单位:河南省审计厅行政事业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