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略论

2017-10-21郭森华

理财·经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党政领导经济社会干部

郭森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要升华,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指导我国“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更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和遵循。审计机关应当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积极探索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着力推动审计工作上台阶,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关注地方“创新”发展,审计激活引领发展的动力

创新,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着中国发展的进程方向,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第一动力。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就必须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科技创新就必须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构建创新环境、释放创新活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实施科技创新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紧密相连。

审计机关要重点关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工作职责中是否全面贯彻创新理念,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包括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中,把科技创新等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地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情况及其成效,是否符合地区实际,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和效果;是否将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放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是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是否存在为追求政绩或短期利益盲目引进项目,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原则,在审计中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区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二、关注地方“协调”发展,审计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

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实现地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除根据当地实际搞好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外,特别要创造性地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本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可见,协调发展事关全局,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密切相关。

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顺应新常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向中央基准看齐”,提高认识发展规律和协调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审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水平。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应重点审计地方贯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情况,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贯彻执行国家财税、金融、土地管理、物价等宏观调控政策法规和决策部署情况,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无片面强调地方和局部利益,存在拖延、推诿、变通执行、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着力查处导致政策措施“堵”在途中、政策效应“等”在路上的问题。

三、关注地方“绿色”发展,审计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要抛弃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断追求“绿色GDP”。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职责,任期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破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的成效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

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政策法规,本区域资源环保政策和法规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本地区资源环保专项规划、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关注资源环保目标责任、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及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污水集中处理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等。关注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揭示经济发展中的高污染、高耗能等影响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依法查处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资源环保职责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突出对资源环境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加大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揭示和查处力度。通过资源环境审计,着力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揭示影响、制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制障碍、制度缺陷、管理漏洞,促进地方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关注地方“开放”发展,审计突出任务指标的评价

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包含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将全方位升级我国开放型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开放发展理念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的重要职责,开放发展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开放发展的质量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密不可分。

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为推动区域經济社会发展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发展

规划、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等,是否符合中央、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否切合本地区的实际,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是否得到执行并实现预期目标。关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是否有效分解落实,是否制定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等战略规划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推动完成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目标责任情况,是否有效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质量与发展潜力,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情况,主要审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支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城镇化率、民生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关注是否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投资、产业、环境保护、民生和简政放权政策,是否存在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问题,是否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

五、关注地方“共享”发展,审计监督脱贫攻坚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实践证明,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实现地区安全、稳定、团结,就必须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就必须致力于脱贫攻坚、民生项目建设、民生资金管理,逐步消除贫困人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共享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相连挂钩。

审计机关应着眼于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民生项目投入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尤其要重点关注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紧紧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精准”要求,持续关注地区贯彻落实产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政策措施的情况和效果,着力揭露和查处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完善,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促进国家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保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作者单位:河南省审计厅经责审计二处)

猜你喜欢

党政领导经济社会干部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浅析对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应用认知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浅谈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