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新实践与探索
2017-10-21朱巧旋
朱巧旋
【摘要】学风是高校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保证高校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学风建设的实践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实践举措学风建设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学风,即存在于高校学生中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氛围等的外在表现[1]。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学生群体的复杂性面临新情况,学风建设面临新问题,学校管理面临新挑战。课堂上普遍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更可怕的是这种“普遍现象”不仅发生在普通学生,甚至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加入“队伍”。在团学活动中,老师甚至要用各种“威逼利诱”才能“迫使”学生参加。在考试中,学生的考试违纪、作弊时有发生,挂科现象也比较突出,甚至出现全班每个人均有挂科的现象,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作者系在高职院校从事了11年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輔导员,作者从亲身管理出发,分析总结成功案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
(一)自我意识较强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大部分处于95至00年期间,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一方面家庭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优越感、自豪感过度膨胀;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重视,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抗压能力较弱,责任担当意识不足,吃苦耐劳精神缺乏。
(二)学习兴趣低迷
高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不得不”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高职院校,甚至“不得不”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有些“被迫”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和兴趣,毫无学习动力,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外在行为表现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三) 学习习惯较差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是高考分数较低,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于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决心和毅力去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表现仍然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懒散,沉迷网络,学习方法不科学,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甘于堕落。
(四)教师压力较大
由于高校扩招,师资配比不均衡,教师的授课任务增加,再加上科研任务和行政工作,教师的压力倍增,精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产生双向不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配合度表示不满和无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感兴趣,评价不高,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三、推动学风建设的实践举措
(一)加强理想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质,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爱国、励志。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信念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决定其行为表现,内在的精神支柱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2]。学校要将学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主题团会、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专业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认同感和责任感
生源素质低,调剂率高,是高职院校面对的一大现实和问题。高校应该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努力营造思想氛围,让学生认知专业、接受专业、认同专业、爱上专业、找到学习内驱力。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邀请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做专业介绍,从不同层面帮助新生启航专业学习,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帮助学生沉下心来,投入学习,全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领域。其次,实行助导制,选择优秀学长担任新生班级助导,让助导在生活管理和学业帮扶方面给以朋辈互助,引导新生深入了解专业学习情况,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再次,开展博士大讲堂和“学长来了”等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毕业生到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介绍专业的最新前沿知识以及就业方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专业。
(三)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依托制度约束课堂。推行“无手机”课堂,制定《手机入袋管理办法》和《学风督查细则》,由三委会学生干部组成学风督导组,每天开展课堂纪律督查,由辅导员进行不定期抽查。建立课堂督导台账,每天推出《学风督导快报》、每周推出《学风督导简报》,及时在所在系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家长群上公布,并召开班会,对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进行通报批评。通
过这些常态化的学风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学风最佳班级”和“学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的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奖励学风优秀的班级和个人,激励学生为优良学风的养成而不懈努力。
(2)依靠团队落实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舍长、奖学金和助学金获得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做好示范表率的同时能够帮助班级学困生走上“正轨”,如实反馈班级课堂日常考勤表,及时了解并反馈班级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意见,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营造良好班级学习氛围。
(3)依据制度加强预警。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学风预警机制。定期公布各班成绩和学风情况,建立分级预警谈话机制,由辅导员、班主任、系领导逐级进行约谈,跟踪学风预警学生学习状况,建立家校联合体制,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联系,共同督促学生进步。同时重视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组织“一对一帮扶”活动,对帮扶有成效的双方都给与综合测评加分的奖励;督促学生晚自习,营造“团结向上一起学”的良好氛围,真正帮助学困生转化。
(四)加强师德建设,确保育人工程落到实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一是要学习贯彻好。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二是要宣传教育好。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建立听课制度;要求教师注重上课新模式,创新课堂教育理念,严肃课堂纪律,坚持管教与管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保证上课效果。再次,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通过师生教学情况反馈座谈会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来加强师生间的学术对话和情感交流,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不断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实现以生为本、培养合格人才的核心抓手。作为高校教师应保有育人的智慧、敢于担当的责任、勇于科学作为的决心,努力创建“向学、善学、乐学”的优良学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南.辅导员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
[2]陈海菊,侍朋宝,范梦蕊,王彦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
[3]张萌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3):61~63.
[4]郑镇锋.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237~238.
[5]李霞.輔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60~63.
[6]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88~189.
[7]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8]梅荣.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丹.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2):114~115.
[10]丁飞.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微探[J].科技展望,2014(22):226.
[11]陈洪静.关于高职院校班风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界,2018(7).
[12]王健,胡晋林.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
[13]王业,岳登晓.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
[14]李庆子.浅析当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