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
2017-10-21李万澎
李万澎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在新的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占一个什么地位,关键是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国民的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前进和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开放性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佳途径、操作性很强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实施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法呢?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我们从教学设计角度来思考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基础层面。开放性教学的基础层面主要是指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这里我们主要考虑师生双方的创新认识和热情,包括不学生完全的知识结构(知道什么是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么做的知识以及知道谁的知识,即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某些事后信息),还包括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的环境层面。开放性教学的环境层面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开放性教学的进行。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讲,主要是要创设一个自由的、安全的环境。在教与学的交往中,学生有了自由度、有了安全度,这就为课堂教学开放性的顺利进行作好了心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他们以充分的选择权。这些措施均能让每个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
(3)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操作层面。①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为问题,二是創设条件或提供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并能产生新的问号。②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窨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亲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③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④创设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方面是指上课的题材应尽量来息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到更加亲切,而且同样也能达到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利用课堂上学生解题中所发生的错误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⑤创设开放题的情境。开放题是开放性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操作手段。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设置开放性题目,为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放题可以是问题开放,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综合开放,让学生在开放题的探索中促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二、形容效果
(1)学生知识水平。实验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智力发展快。实验过程中进行三次数学开放题练习,实验班学生正确完成78%,其它班学生仅达43%。我们初步认为,实验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的。
(2)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肯有较强的独立性、乐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践的创新能力。平时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完成一题多解,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的思想观念解放。推进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关键是在教师更重要的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组由原先一人参加,现在辐射到全校,并成立了“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树立创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以及动态的知识观。每名老师认识到创造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和表征,教师要动态的呈现知识。
三、研究的启示
研究活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高素质的教育是实施课堂开放性教学的保证。教师除了有现代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之外,在操作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放与收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顾名思义,当然是要创设开放的情境,讲究开放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目的、无指导的放。对小学生来讲,有效的放还应有教师科学的组织和指导,即教师既要制订一定的目标,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策略去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开放中的调节以及在放的基础上的收在数学教学目标(发展目标和知识性目标)上。
(2)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和质变的。量变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在平面上转,质变可以用在立体上转来比喻。小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既有平面又有立体的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开放式教学尤其要把握好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对小学生来说,建构一种新的数学知识、新的数学思想或方法,要有一次在平面上的转,但到了一定程度,这种平面上的转一这要上升到立体的转,这具体体现为对平面的抽象和概括。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