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中有画文中有乐文中有理

2017-10-21罗效智

写作(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韵脚传神赤壁赋

罗效智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其文《前赤壁赋》不仅文中有画,而且文中有乐、文中有理。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夜晚,苏轼驾船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文中有画是《前赤壁赋》的第一特色。苏轼用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传神、充满动态的画面,组成了一幅巨大的秋江夜景图。

首先,《前赤壁赋》的景物描写极其生动传神,极具画面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不起。短短二句便生动传神的画出了秋天的爽朗气息与江面的平静姿态。苏轼散文极强的表现了让读者瞬间身临赤壁,置身舟中,开始与苏轼一起夜游赤壁。如此传神的画面在《前赤壁赋》中比比皆是。

其次,《前赤壁赋》中的画面极具动态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起酒杯,劝客饮酒,朗诵《月出》一诗,歌唱“窈窕”一章。短短三句不仅让我们看到苏轼举起酒杯劝客饮酒的过程,也让我们听到了他放声朗诵诗歌的声音,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苏轼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又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明月从东边山上升起来了,在北斗星与牵牛星之间徘徊。这两句不仅绘出了月亮逐渐升起和缓缓移动的动态过程,“徘徊”一词更将明月拟人化,绘出了明月对游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再如“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传神的文句既画出了皎洁的月光在水面上浮动的迷人景象,又画出了一叶扁舟在浩瀚的天地茫茫的月色中逆流而上的动态过程,更隐喻了作者身处逆境的人生遭遇。

文中有樂是《前赤壁赋》的第二个特点。

首先,文中美妙、悠扬的歌声、箫声令人回味无穷。苏轼即景抒情,唱起了美妙的歌曲:“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模拟屈原的《九歌·湘君》中“桂櫂兮兰枻”和《九歌·少司命》中“望美人兮未来”等诗句创作。苏东坡非常崇尚屈原忠君爱国的气节,欣赏他用“美人”比喻君王的艺术手法,因而这里的“美人”也可以理解为宋神宗,苏轼用歌声寄托了自己政治理想上的追求和苦闷的。

其次,作为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品,《前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诗歌般的语言、声韵与节奏使《前赤壁赋》具有了音乐美。(一)每段一韵或几韵,声调和谐,朗朗上口。第一段中押ang韵的韵脚有“望、章、上、江”,押an韵的韵脚有“焉、间、天、然、仙”等。第二段的韵脚有“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的韵脚有“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的韵脚有“主”“取”、“色”“竭”等。(二)是文中大量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例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文中有理是《前赤壁赋》的第三个特点。

首先,苏轼能够多角度看问题。课文三四两段采用了赋体常用的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实际上都是苏轼自己的情感,真实记录了苏轼贬官黄州时由悲观到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叹英雄不在,“哀吾生之须臾”,确实表现了他蒙受冤屈、遭受迫害后苦闷的心情与悲观的心态。但苏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多角度看问题,看山,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万物和人生,他看到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事物变动的一面看,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常态;从那不变的一面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万物无穷无尽,人生绵延不息,无需哀叹生命的短促。最终用乐观战胜了悲观!

其次,苏轼善于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告诉我们清风有声,明月有色,“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有,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让人生多姿多彩,让生活充满乐趣。“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文学小言》)身处逆境依然如此乐观豁达,我们不能不对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油然起敬!

猜你喜欢

韵脚传神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感怀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