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2017-10-21陈水清
陈水清
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老师认为,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16年12月,在湖南省株洲县龙船镇堂市中学的“小老师主讲课堂”尝试中,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潜力。
六年级的数学吴老师到北京培训9天,她的课全归我上,每天上午4节课。一个疯狂的想法在我脑袋里“闪”过:每天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上1节课。当我下午宣布这一决定时,文XX组承担这个任务,课题是《跑进家来的松鼠》。他们一个个兴奋得像是中了大奖一样跳了起来。我马上给他们敲警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上课,要把一篇课文给下面的同学讲清楚,让他们能听懂,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啦——,老师,您放心,怎样上课,我们早懂了。”
第6节课后,其他三组的代表找到我:“老师,我们组也要一个上课的机会,您可不能偏心,我们也想当回老师过过瘾,总当学生都腻了。”“是的,我们也要上。”......第一组会上成什么样,我心里没底,但也无法抹煞孩子们尝试新事物的积极性,只好说:“好,等明天文XX他们上完后,再给你们安排”。“耶!”他们快乐地飞出了办公室。
2016年12月3日,上午第4节课,我一走进教室,只见:文XX和程XX站在讲台上,李X和李XX站在小凳上,在黑板的左边画小组合作评分表,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找了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听课。嘿,别小瞧这些小鬼,他们板书、带读课题等程序进行得有板有眼。“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松鼠在我家做了哪几件事情?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我们将对各学习小组进行评分。”一节课后,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导入课题、自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字词正音、词语积累、朗读示范、交流收获、质疑提升、课后拓展、板书总结,每一个步骤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她们很注意分工合作,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注意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长:语言表達流利、反应迅速的作主讲老师;朗读好的进行课文范读展示;判断能力强的同学给各小组进行评分;威信足的站在前面通过表情对全班进行纪律调控,还有一些助教会随时对各类疑问进行补充释疑……看来,我要对这些孩子另眼先看了。
戴XX小组上的课题是《金色的脚印》。这一次,他们就在上一组讲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第一次课后,我们一起进行了评课),他们仍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课。最有意思的是评课环节,孩子们十分踊跃(第一次刚开始有些不会评,没讲到点上),对于在讲课过程中哪里讲得精彩,哪地方没讲透,哪儿讲得欠妥……评得一套一套的,他们比我们有些老师评得还到位,甚至可以说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
《蒙娜丽莎之约》是谢XX小组来上的。孩子们在字词理解、积累和文本解读之后,提出一个我从未想过的问题:文章的重点内容在4、5、6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对“蒙娜丽莎”这幅画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但大家看,作者为什么要花费3个自然段(第1、2、3自然段)来写等待看画的时间呢?一个自然段就足够,花三个自然段重复写不是啰嗦吗?天啊!孩子们对文本的解读已经超越了我,他们所能利用的一切参考书也并未提及此问题,他们一定是花了时间来研讨文本并且有自己的思考的。可见,孩子们在不用教师教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教学和学习,在某些方面他们的学习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老师。
“小老师主讲课堂”活动,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课。我也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你是怎么学,你就怎么教。”孩子们这几次在讲台上“教”的过程,他们不正是在践行“我怎样学懂,我就怎样教给他人。”吗?知识并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孩子们自己学会的。学知识对他们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根本用不了一堂课一堂课地讲。只要他们愿意学,只要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都可以自己学会。我们教师一直地努力地“教”,这种“教”很多时候只起到了监督、督促与检测的作用。
第四课《我的舞台》,风格更成熟,讲解更精炼,孩子们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把课堂交给孩子,还给孩子,不是不可以,孩子们给自己当老师上课与教师上课并无太大的差别,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孩子们要懂得自己如何学会各种知识。只要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什么时候学会,用什么方法学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他们完全可以学会他们需要的任何知识。只是在这之前,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想到的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县龙船镇堂市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