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中的媒介即人的延伸

2017-10-21李师师于雯婷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李师师++于雯婷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达,电影艺术也乘着媒介技术的快船进入了数字电影的时代。从3D到IMAX再到如今的VR虚拟技术,电影正在一次次挑战观众的感官极限。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验证了如今这个媒介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影视美学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技术;影视美学

半个多世纪前,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器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1]麦克卢汉极具前瞻性的理论无疑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媒介技术的新大门。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自诞生开始就与媒介密不可分,媒介的发展推动着电影技术不断变革,影视美学也伴随着这个进程发生巨大的转变。

一、电影美学的“素描时期”

电影自诞生就与“技术”密不可分。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用活动影像机放映了《工厂大门》宣告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整部影片将工人下班的场景“复刻”般的纪录下来。无疑,电影在诞生初期就像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它打破了时空的差异,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在银幕上电影诞生初。早期的影片由无声和黑白构成,影片的类型也多集中于展现人们的平常生活。无论是《工厂大门》还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都是对当现场状况的“纪录”而没有任何创造性处理。因此,早期的电影因为没有过多的媒介参与,整体呈现了纪实性的美学风格。

二十世纪20年代伴随着电子工业的诞生,电影也开始进入有声时期。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诞生。1927年对于电影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声音的出现使得影视回归到了本质。电影开始真正成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当观众的听觉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电影又在视觉上有节新的突破。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彩色胶片生产工艺开始出现,这项技术也很快应用于电影领域,美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诞生。彩色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出现激发了电影从业者技术探索的步伐,不断进行新的美学革新。

二、探索电影技术的美学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强调了媒介作为人的感官存在的一部分,它突破人类感官极限,使得信息的呈现更加接近于最真实地感觉。电影先贤们用摄影机创造出不同风格影像,由此也发展出不同的美学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电影界提出“直接电影”理论。同一时期,法国的“真实电影”理论也收获众多跟随者。两者在理论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直接电影”提倡不做打扰,只是做客观的记录者。“真实电影”则认为对拍摄对象可以做介入和激发。两个流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但是两者之间又具有共同的基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便携式摄影机和同步录音技术下发展起来的。无论是“真实电影”还是“直接电影”他们都是提倡将摄机带到大街上,手拿肩抗。16毫米摄影机的出现解决了之前不方便携带的问题,这就使得电影能够在真实的大街上进行拍摄,而不再是依靠棚内搭景。电影《夏日纪事》就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影片,摄影师拿着摄像机在大街上随机向过路的人提问,“你幸福吗?”,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受访者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沉默、有的大笑、有的一脸错愕。影片出现的真实街道以及受访者的真实反应给人以真实感。因此,电影呈现出极强的纪实性。便攜式摄影机的出现,使得远在别的城市甚至另外国度的人了解到法国人民对“幸福”的定义,远距离的沟通得以实现。影视成为人们去了解外部世界的“眼睛”和“耳朵”。

三、“感官王国的狂欢”

电影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这种变化离不开媒介的发展。2010年,卡梅隆导演将《阿凡达》搬上大荧幕,IMAX-3D是观影效果最好的模式,观众戴上3D眼镜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阿凡达》作为一部科幻片,影片为了呈现潘多拉星球的魅力和奇特采用了特效技术与电影配乐共同作用,呈现出一个神秘又美轮美奂的星球。在IMAX-3D技术下,观众沉浸在影像中,激烈的战事让观众身体本能地向后仰。这部影片的预算超过五亿美元。显而易见卡梅隆导演是想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对真实地最大化还原,激活观众全身的每个器官,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相较于卡梅隆导演近乎逼真的影像画面,那么李安导演就是在挑战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延伸能力。《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结合了立体3D、4K解析度以及每秒120帧等多重摄制手法,颠覆性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人与银幕间的隔阂,惊艳的视觉效果构成了电影内在的纵深度。《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大程度的将观众拉回到当下的时刻,将观众目光所不及,听觉所未到的地方带到现场。

影像是人类认知结构的延伸。[2]如今的VR虚拟技术更是试图突破感觉限制,甚至将触觉带入到影像当中。在VR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视角选择观看的角度。非虚构的纪录片将虚拟技术糅合进影像中,在展现大型历史场面时,虚拟技术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例如用虚拟技术展现秦始皇“地下王国”的恢弘气势,征战战士浩浩荡荡的队伍。甚至在自然地理类型的纪录片中,虚拟技术的出现将全世界的山川河流,星空,地形细致全景式的展现出来。在这里,媒介不仅仅是“人体的延伸”,更是感觉的延伸,人的感官像是进入了一个“狂欢的国度”,在影像的世界里肆意的探索。

结语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影视制作和拍摄,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也是创作者和受众进行情感交流和个人思想表达的媒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调动起观众的视觉、听觉。影视所借助的一切技术手段都不过是为了让观众突破自身的感官极限,通过延伸人的感觉器官来达到观影的最佳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9.

[2]王广飞.《影像验证: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后窗》分析》[J].消费导刊,2009(9):237-238.

作者简介:

1.李师师(1991-),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影视编导,新闻纪录片。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在职教师。

2.于雯婷(1993-),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影视编导,传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