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绽放学生思维之花
2017-10-21唐国芳
唐国芳
我发现当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巧妙融合时,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呢?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教学课例。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本篇课文文字优美,每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好文本。基于这样的文本,我在字词教学环节、阅读教学环节、积累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融合了信息技术,吊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激发了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热情。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字词教学活灵活现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而言,识字教学是重头戏。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教授知识来得重要。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明丽色彩、丰富图片、动态游戏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语文识字课堂活灵活现。
1. 明丽色彩吸引眼球
在初读识字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将本课须识记的生字词进行加红处理,利用视觉刺激原理,初次接触课文的学生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视觉刺激的红色生字上,为学生的初步识字奠定了基础。
2. 生动图片另藏深意
“摇篮”“停机坪”就是本课的“陌生词”也是重点词,而当多媒体将陌生词的另一面——生动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与它们的距离莫名地被拉近了,他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理解:“我知道‘摇篮的‘篮为什么有‘?,因为我看到摇篮是用竹子编成的。”“我知道原来‘停机坪是停放飞机的一块大空地。”你瞧,图片的魅力无限大,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识记生字的方法,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图片背后字词的深意,一举多得。
3. 动态游戏深入人心
游戏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巧妙地在多媒体技术中融合学生颇感兴趣的游戏,识字效果将事半功倍。在本课生字复现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小青蛙在河岸上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可是池塘里的荷叶朋友想考考小青蛙,只有读对了荷叶朋友身上的生字,小青蛙才能通过荷叶大道到达自己的家,谁能帮帮青蛙顺利回家呢?”游戏一出,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伴随着青蛙一蹦一跳的动态画面,加上青蛙高兴的“呱呱”声,孩子们也在识字的道路上再一次开心地学习着。
二、巧用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声”动活泼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不能引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和情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能帮助创设贴切情境,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欣赏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人格,涵养性情,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1. 携情入境,捕捉触发点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带着孩子们进入声形并茂的荷叶世界,伴着清缓柔和的音乐声,欣赏着碧绿清爽的片片荷叶,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在孩子们的眼中,荷叶此时变成了一位位仙子飘落到大家身边,孩子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就在此刻被捕捉、被触发。课文的学习之门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就此开启。
2. 情文共织,寻求突破点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中恰当的配乐正是给读者的情感“添油加醋”,展现文字第二次生命力的魔术师。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文中的前三段文字,让我感受到的是他们对荷叶的喜爱,而当我加上适当的伴奏音乐让孩子们再次品读文字时,孩子们的朗读语速随着音乐渐渐放慢了脚步,神情愈加悠闲自得,我知道,他们的喜爱升华到了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赞美和喜爱,情感上的突破让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变得更加明显。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语言运用展翅高飞
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發现美的眼睛”,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得到强化。孩子们在感受了文中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舒服,感受了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快乐感之余,我们能延续的还有孩子们发自内心对荷叶甚至是对大自然的喜爱,此刻,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画面,收获到的会是意外的惊喜。
给孩子们一幅鸟儿悠闲自在地驻足荷叶的图片,配以文中相同的句子结构,孩子们化身鸟儿说着:“荷叶是我的舞台,小鸟停在荷叶上,张开歌喉唱起轻快的歌儿。”给孩子们一幅蝴蝶流连花丛的图片,孩子们再一次化身蝴蝶美美地说着:“花丛是我的舞台,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跳起优美的舞蹈。”能有这样的收获,我想,应该归功于及时抓住了孩子们情感生长的契机,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动下让孩子们的语言运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总之,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新奇的元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巧妙融合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及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