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聋校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7-10-21陈伟华
陈伟华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聋生因为听力器官受损,语言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对于外界的信息接纳的较少,以致他们的性格和学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聋校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使用正常学校的语文教材,没有适合聋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语文教材,教材难度偏大。二是教师对教材没有“瘦身”,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考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三是过于重视聋生语文学习时的理解度,不能有序地进行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严重抑制了聋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聋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面世,聋校语文教育迫切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着重提高聋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具体谈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导入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导入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够迅速集中思维,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你们谈谈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教师一语消除了学生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发言的欲望,学生们想说的很多,整个课堂顿时充满了活跃的氛围。学生在自由交流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教学《猫》一文时,我问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通过我讲述自己两次养猫的真实故事,激发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思维之门被打开了,学生们纷纷讲述自家养动物的故事。
二、运用讨论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聋校语文教学实践表明,比起常规的教师设问,然后找学生个别回答的问题模式,讨论教学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学民主的教学形式,聋生在学习的自由空间中互相交流,不仅提高了聋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在《春》的教学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改为“叫”或“飞”好不好?聋生不知从哪里回答,一脸茫然,此时教师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找擅长表演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这三个动词,直观地再现三个动词的内涵差异,然后引发聋生讨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后纷纷说不好,有的说用“叫”不能够体现出蜜蜂多、热闹的特点;有的说“飞”只是表现出蜜蜂飞时的样子,却不能表现出蜜蜂飞时的声响和景象……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互相交流,人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着实让我欣喜,这样聋生不仅理解了这三个动词的含义,积累了语言,更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培养了他们推敲字词的良好习惯。
三、运用表演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节语文课下来,单纯的说教只会令聋生出现视觉和思维的疲劳,如果适时地加入表演,不仅能帮助聋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讲《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费尽口舌地讲述长妈妈的那些非常麻烦的规矩,口干舌燥,全身总动员,可是费力不讨好,看着学生惊愕的表情,我灵机一动:找两个学生上来表演,一个饰演少年鲁迅,一个饰演长妈妈,只见学生扫了一下课本,在表演时就通过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把长妈妈唠叨那些规矩时的状态和鲁迅不厌其烦的深情逼真地表现出来了,长妈妈买会《山海经》那段精读的部分,千言万语都不如让学生表演长妈妈赠书的喜悦和 “我”受了霹雳的表情给表演出来。《狼》一文,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老师提醒学生:狼很狡猾很凶残,怎样表演出屠户的恐惧?结果,一个富有创意的肢体动作产生了:一学生惊讶地大声喊:狼!然后瘫坐在地上,手持扁担往后退,眼珠直直地瞪着狼。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作欲望。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不囿于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過表演,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学过的知识场景雕刻在了学生脑海中,久久不忘。
四、运用复述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口头表达能力收到了严重的阻碍。而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听说读写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不仅能提高聋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更能在表达中提高聋生的思维能力。复述,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先让学生自读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那一部分,然后让学生走到讲台来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可以说是自编、自导、自演,将那段故事生动地复述了下来,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不断反思,逐步提升自己对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判断,积累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