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格”式好莱坞商业大片
2017-10-21曲展
曲展
近年来,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挖掘遇到瓶颈,新作品多为续集,难出爆款。以《变形金刚》系列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表现为例,《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014年暑期在内地上映时,5周累计票房超过19.7亿元人民币;《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在今年同档期上映,5周累计票房15.5亿元,并未超越前作。有研究者将其归因于缺乏优质故事或作者个人风格,并认为,同时拥有技术和深刻主题的电影或将满足当下更多观众的心理诉求。在这个层面,马特·里夫斯执导的《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以下简称《猩球崛起3》)和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或可提供某种参考。
截至9月26日,《猩球崛起3》在中国内地上映11天,累计票房6.68亿元,总票房赶超同档期上映的漫威超级英雄“新秀”《蜘蛛侠:英雄归来》或可期待;另一部好莱坞大片《敦刻尔克》,面对《战狼2》《蜘蛛侠:英雄归来》两部“劲敌”夹击,截至9月26日,21天累计收获3.38亿元。两片票房表现都可圈可点。
《猩球崛起3》和《敦刻尔克》虽都为高投资、大制作的商业化类型电影,但与传统好莱坞类型大片相比,都在风格上有所差别,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作者电影”气质。除均配备了丰富的视听元素外,两部影片内涵都较深刻,能引发观众对影片意义主题的较多哲思。《猩球崛起3》由猩猩社会反观人类社会,引发观众对社会结构和人类命运的反思;《敦刻尔克》化繁为简,用诺兰一贯冷静的镜头和三条故事线的平行剪辑,给人展示了求生压力之下个体的渺小和伟大,战争的冷酷与无情。两部影片因在商业类型之下拥有深刻主题和“作者风格”,成为业界内外关注的热点。
视听技术为故事内核服务
崇尚“作者风格”的好莱坞导演往往会从视听技术手段到影片结构等多个维度,展现自己影片中的故事内核和思想深度。
《猩球崛起3》和《敦刻尔克》的很多观众注意到了视听技术应用对深化电影主题所起的作用。豆瓣网友“饮歌”在肯定《猩球崛起3》商业属性的同时,也找到了整个系列的共通性,“从场景特效到人物故事,每一样都相辅相成。而主角凯撒的成长,是这个系列的妙义所在:从第一部的自我建立,到第二部的自我认知,再到这一部的自我升华,凯撒带领一众徒子徒孙完成了一场人类也无法企及的精神建设。”
关于《敦刻尔克》,除去使用IMAX攝像机实拍等技术手段制造在场感外,为了营造全篇的紧张感,诺兰还将“听觉错觉”贯穿电影始终。他表示,《敦刻尔克》的整体音乐结构借鉴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谢巴德的“无尽音阶”,即一系列半音音阶叠加,音阶间相隔一个八度,在循环播放过程中,音高较高的一组音阶音量逐渐变小,而音高较低的一组音阶音量逐渐变大,能让人产生音高呈现无限上升趋势的错觉,造成窒息的紧张感。不少观众认同诺兰的这种做法,并试图寻找技术和电影主题间相辅相成的联系。影评人“亵渎电影”从“作者论”角度做出评价,“《敦刻尔克》还是诺兰式的压缩时间和平行剪辑……不一样的尝试是他这次选择了极简主义的路线,隐去了作战双方比较宏观的呈现,将视角锁在了英军的救援,用IMAX摄影机来呈现视觉上的宏大,画面的大和清晰可以给人VR的错觉。”
利用技术效果展现故事内核并不是好莱坞电影最近才出现的趋势,上世纪末这种表达已现端倪。早在2000年上映的“黑客帝国”系列(《黑客帝国》(1999)、《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就已通过运用视觉技术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思考空间。例如当年轰动一时的“子弹时间”(Bullet time),这是一项使用在电影、电视广告或电脑游戏中的技术,用计算机辅助的摄影技术模拟变速特效,例如强化慢镜头、时间静止效果等。《黑客帝国》系列抛开飞车、打斗等商业元素,借助视觉技术传递出的是作者对于“自我意识觉醒”的思考。
好莱坞电影中的“作者传统”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影评人沙丹(奇爱博士)认为,虽然带有“作者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的确会受到影评界更多推崇和关注,但证明普通观众对此类“作者风格”电影的喜好度会超过其他好莱坞类型大片还为时尚早。“不过,好莱坞利用技术手段加深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与感受,并增加电影制作者的‘风格化不失为国内电影创作可资借鉴的探索和发展方向。”
回顾历史,好莱坞商业大片衍生出“作者风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美国电影经历了初创、经典好莱坞(1932—1966)和新好莱坞(1967-1989)三个时期。在经典好莱坞时期,严苛的制片人中心制严重影响了电影导演的创造性,当时较突出的特征是类型模式高度统一,如:西部片、喜剧片、警匪片、歌舞片等都拥有自己的类型范式,为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类型规定了影片的叙事和形式技巧,任何不符合类型要求的题材和处理手法都被制片人认为有可能导致影片票房失败,所以创作者在创作时抑制个性发挥,批量生产“娱乐商品”,而非“艺术品”。
电影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商业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其中某一属性力量过于强大则势必会失衡。太过于重视艺术性,会导致电影的精英主义,失去大众审美;过于商业,则会导致同质化严重。比如经典好莱坞的末期,随着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视媒体兴起对电影领域的冲击,电影类型的条框限制、跟风创作日趋严重,电影观众数开始下降。基于此,美国的电影制作者开始进行反思。在法国电影“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一系列电影文化的影响下,新好莱坞开始崛起。一批反映当时年轻人生存状态、思想意识的影片受到欢迎,如尼克尔斯拍摄的表现美国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喜剧片《毕业生》和霍佩尔拍摄的展现年轻人流浪意识的影片《逍遥骑士》等。随后,带有一定反叛精神的“作者电影”开始在新好莱坞时代出现,科波拉、卢卡斯等一批风格化导演开始崛起。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好莱坞工业更加成熟,虽然一直坚守着类型片的生产传统,同时亦保留着另一种较为开放的创作模式。
这种模式接续到了《猩球崛起3》与《敦刻尔克》身上。一定程度而言,这两部影片正是凭借好莱坞商业大片制作水准下的“作者风格”,赢得了更多受众的青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