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0陈念
陈念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得到突破与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提升教学综合质量,其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学科的历史文化,赋予课堂教学浓厚的文化底蕴,为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227-01
Absrt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teaching mode has been broken through and innovated, so as to inject fresh vitalit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which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related subjects are incorporated in the proc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Endow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istory of chemistry;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pplication
化学作为一项科学学科,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是许多研究学者智慧的结晶,伴随新课程标准不断发展,其影响力推动教育工作者将创新眼光集中在化学史的合理应用层面,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成为教育专家不懈追求的教育创新方向。基于此,为了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积极解决当前存在与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而对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1 化学史的教育价值
化学史是化学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在化学史中不仅可看到化学一路走来的姿态,在其中感受化学研究学者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等优秀品质,更为十年如一日埋头在化学工作领域中科学家的匠人精神所折服,而匠人精神正是这一辈应用型人才所缺失的综合素养,因此通过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赋予学生钻研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化学史作为反应化学发展的历史,在化学研究发展推动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可赋予学生掌握化学发展变更的能力,利于对书本知识展开深入探究,提升化学知识领悟力与学习综合成效。与此同时,化学史的教育是普通高校化学课程标准改革额必由之路,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方略,使学生得以更为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与相关原理,在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基础上,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科学世界观,具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价值。
2 应用化学史的教育方略
通过对化学史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可知,化学史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成效,引导学生展开高效探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为此若想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积极思考教育创新与实践方略,为化学史与化学课堂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行之有效的准入路径。
2.1 秉持适度性原则让化学史成为串联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
传统高中化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照书本知识与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落实教学内容,利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使化学课堂缺失趣味性,无法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学习,降低课堂教学成效。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化学史中丰富多变的教育资源,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知识,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无限活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综合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相關教学时,可在漫长的化学历史中汲取有关化学平衡的研究历史,如“勒夏特列原理”,进而充实化学课堂理论知识,用名人故事及其研究精神感染并引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综合质量。
2.2、以史为源,开展再现式教学
化学结论的得出都是以科学家的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挖掘原理产生的历史探究過程,借助再现式的实验教学来丰富教学过程。
例如,在进行《氯溴碘及其化学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氯气制取过程的认知,教师借助科学家发现氯气的化学史来开展教学。首先,提供氯气产生的史料引导学生对其制取过程和原理进行分析总结。史料内容为:1773年,舍勒在实验中惊奇地发现,将黑锰矿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有色气体,舍勒产生了较强的好奇心。随后,舍勒发现这种气体会使人产生窒息的感觉。在探究意识的驱动下,舍勒对该气体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了它的“破坏性”:它会使鲜艳的花朵或叶子褪色,令火苗熄灭,溶于水之后会使纸张、布料永久性漂白。接着,给出小组讨论的任务,引导学生提取氯气的相关信息。经过分析阅读后,学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②制取方式: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③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最后,依据制取的原料和气体的性质,引导学生对实验制取氯气的过程进行设计。在课堂上,教师依托实验器材重现历史上的氯气制取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让学生观察气体的物理特性,并利用实验室的装置进行漂白性质的验证。
通过化学史料的详细描述和气体制取过程的再现,学生对氯气的性质和制取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史料与再现式实验的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一条通往深化理解知识的桥梁,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史在教学中的融入没有单一固定的体系,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以学情为基准,精准把握化学史的融入时机和合理设置化学史的融入方式,让化学史成为教学中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的部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化学史的融入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化学史的再现过程,可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支柱,以化学史为依托,让化学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文.我国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史的呈现及其教学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白冬君.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