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
2017-10-20胡涛
胡涛
摘要:小学阶段,班主任在班级之中不但充当管理者的工作,更是学生们的榜样和启蒙者。一个正直善良、并具备管理才能的班主任,必定能使班级的学生产生信服感,愿意接受教师的管理的引导。即便是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班主任来可以作出及时的反应。但在当前的班主任管理中,依旧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班级整体的情况,需要班主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浅析
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初级阶段,学生们许多的习惯和品行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而班主任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基本品行的帮扶者。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把握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
1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班级的理念较为落后。现代班级的管理理念应结合当代学生的发展思路和本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设计。但是我国的班主任几乎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学。平时班主任都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的教学之上,只有在班级有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班级的管理。因此,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形时有发生。
1.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摒弃只会考试的“书呆子”培养,而是倡导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教化。如果班主任因为一些小事影响了学生的个性表现,那么就会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可以看出,教师几乎是用相同的办法进行教育管理,并不会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管理,这就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初衷相违背。
1.3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现代教育包括知识教育、也包括精神教育。而心理教育是精神教育的个性心理辅导。班主任在具体心理辅导时,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基本立足点。但是一些的小学班主任仍是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区别的对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容易使得学生的心理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2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学习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既要做好学生们尊敬的老师,也要成为学生最衷心的朋友。为了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班级的学生,针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需要教师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的班级管理方法,以使得学生们可以认可班主任的能力,愿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去获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呢?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有关的教育论坛上收集管理班级的方法,与全国各地的教师一起去商谈现代班级管理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此来提升自我的管理观念。但同时,学校也应该支持班主任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向班主任教师发放一些有关班级管理的报刊杂志和教育书籍,学校的班主任之间可以相互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管理的进步。
2.2发现学生的优势,打造个性化的班级。班级管理实际上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尽管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的学校教育、接受相同的班主任管理,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就会使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千差万别,但是性格是不分好坏的。如果教师因为学生们的性格缺陷而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那么不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班主任的看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即便是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但只要班主任有信心对学生进行整改,就一定会使得学生得到比较健全的成长。比如在班级建设的文化节开展时,有一些学生就不愿意参与班级的文化建设,从而使得班级整体的积极性下降,而教师通过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因为分组的不科学导致学生们不愿意参与班级的文化建设。因此,教师可以暗地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安排班级的文化建设,从而使得人人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使得班级也更加团结的发展。
2.3将德育教育带入班级活动中。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因为无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都是以良好的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德育不单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更是各个学科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实践教学理念。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首先要以德育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务必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合学生的管理思路。比如,同学之间出现打架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不经调查就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在了解基本情况之后,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让学生们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有许多,但是暴力却是最为下策的方式,这不仅会伤害同学间的友谊,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面对问题要冷静自己的头脑用文明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沟通。
结语: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之中出现班主任管理理念落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教育等情况。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应以自己有其他教学任务为由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应积极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并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