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音乐课上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2017-10-20徐景华
徐景华
摘要:音乐发展需要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有效传承,在初中音乐的实际授课中,民族音乐是非常关键的文化渗透内容,基于这种需求,文章对初中音樂授课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合理授课进行分析,对民族音乐方面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实现良好地艺术创造,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创新。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前言:民族音乐要想保持非常充足的生命力,就要在音乐文化上进行有效传承,民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充分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对学生的三观形成以及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初中音乐授课中也是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资源开发,实现将这些音乐资源渗透到实际学习中,让初中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接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1开发丰富的初中民族音乐课程资源
1.1丰富音乐资源表现形式。民族音乐本身是非常丰富的,同时音乐形象非常深度,有很多音乐作品是脍炙人口的。当下初中生多数喜欢的是流行音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族音乐在资源上比较单调。教师需要在音乐形式上进行适当丰富,国内的民族音乐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其中包括长调、短调以及劳动号子等。在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加工。让这些音乐资源变得适当初中生进行演唱以及欣赏。
1.2教材建设要加强关注。多数情况下初中音乐课的开展还是依据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则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的开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民族音乐的作品和题材加入进来,从质量以及数量上保证一定的民族音乐的比例。保证在初中阶段民主音乐实现连续性以及系统化的教育。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授课形式,在校本课程的现有开发中,教师要注重对当地的一些区域民族资源进行开发,对初中生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
2适当民族音乐艺术创造
2.1歌舞整合。一些初中生对民族舞蹈也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这离不开初中生对民族音乐的多方面理解。教师对一些民族舞蹈实现灵活改变,让初中生可以自身的肢体语言,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并用艺术创造的方式让初中生爱上这些音乐文化,达到文化传承的目标。而初中生自身是非常活泼的,内心的情感变化也是比较丰富。这种局面下教师可以将歌曲以及舞蹈充分结合起来。满足初中生的一些心理需求,让初中生用歌舞的方式对民族音乐进行演绎,让初中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2.2感知原生态音乐。学校需要在音乐活动上进行适当的丰富,一些非常具备特色的地方民乐可以帮助初中生实现对民族音乐的良好感知。原生态的音乐可以让初中生对民族音乐加强理解,对民族音乐以及人文风貌之间的关系也是更加明确。教师可以将一些民间的音乐传承者邀请到初中音乐的授课中,让初中生与这些民间艺人实现零距离接触,让初中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初中生尝试创造一些音乐作品或者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将民族音乐真正内化于心。
3音乐教学设计创新
3.1融合民族故事,采取对比教学法。民族音乐能够产生往往是伴随着一些民间的传说,这些民间的故事也是对初中生有着一定吸引力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实现对民族音乐以及故事的充分整合,创造出更加新颖的音乐故事,同时也是对初中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保证初中生可以产生非常强的认知态度。教学设计要强调现代音乐以及民族音乐有什么异同点,要进行充分对比,从欣赏的方式以及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初中生就能发现一些民族音乐不可取代的元素以及优点,让初中生对民族音乐有更加强烈的认知。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对民族音乐是有着一定排斥心理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氛围,并引导初中生真正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让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也是让初中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下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有效感知。
3.2将民族音乐渗透到文化背景讲解中。教师在初中音乐的实际授课中,需要将民族音乐与一些民族文化方面的介绍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对这些文化知识更加理解。在以往初中音乐的实际授课中,教师注重的更多是技巧以及技艺上的训练,音乐的技艺以及文化之间并未做好关系的阐述,这样就会导致初中生在音乐作品上,文化内涵理解不足,对文化根基以及文化审美不够理解。在实际授课中师生互动需要进行强化,同时也是要力求需求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强化初中生音乐文化的理解,所以在民族音乐这方面,教师要配合一些文化背景的详细介绍,让初中生具备更高的文化内涵,对民族音乐也是会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中对情感以及技能的发挥也是会更加具备感召力。
结论:总之,民族音乐是当下文化传承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初中音乐的授课中,教师需要将民族音乐适当渗透进来,让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保持民族音乐占据一定的比例,并让初中生对民族音乐加强理解,了解民族音乐的各方面魅力,实现对民族音乐有效的传承,让初中生对音乐文化有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