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0窦曼宁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14期

窦曼宁

摘 要:本文从当前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并提出若干改革措施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

一、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及运作关系着扶贫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报账管理是扶贫资金科学有序管理的核心,所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刻不容缓。其次,扶贫工作不仅关系着地方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所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强报账管理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再次,报账工作的管理对象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如果资金管理不善将会影响扶贫工作。另外,监管不力也容易滋生腐败,影响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

二、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扶贫工作从过去的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项目多样、涉及范围广,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项目增多、资金总额增大,但是原有的监管体系和专职监管队伍却没有进行调整,管理人员疲于应付越来越繁重的管理任务,管理疏漏不断增多,甚至一些必要的审查、审核、验收工作都难以保质完成,这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和财务风险。

(2)权责混乱,划分不清。权利与责任是管理工作的一体两面,过去由于扶贫项目较为单一,相关单位及机构设置比较简单,所以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过去一直沿用着审批与拨付一体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扶贫项目多样化,涉及单位和相关部门数量逐渐增多,权责划分不清的弊端显现出来。相关单位和部门间没有明确权责,尤其是项目的主管单位和部门未能将资金划拨和使用监管并举,造成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不仅限制了报账制发挥作用,甚至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等问题发生,这对当前及未来工作开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3)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报账制推行的初衷是为了加强资金监管,因此管理流程采用了封闭模式,从项目立项、建设、竣工验收、报账等环节都要在程序管控范围之内。随着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项目建设复杂程度明显提升,原有的管理流程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现实需求。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材料准备数量庞大、工作烦琐,且需要多次往返各管理单位,这大大增加了项目承接及施工单位的现有工作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也影响了基层扶贫项目的有序推进。

三、加强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工作的措施

(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只有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才能够切实开展管理工作并取得预期成效,尤其是单位管理层,更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报账工作的重要性和对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其次要学习现阶段报账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导和协调工作开展。再次,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动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加强报账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尤其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内相关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并结合自身工作现状和需要,以有效提升管理质量。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针对当前报账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人员招录,严格把关,遴选人才。其次,要加强上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巩固现有知识并学习报账工作的新方式和新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单位的交流学习,确保管理队伍与时俱进,始终适应工作及管理要求。再次,要注重加强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肃清队伍中的不良思想和风气,端正人员的工作态度。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岗位的配置与调整,避免工作人员压力过大或精力分散,在岗位分配和调整的过程中要明确各岗位的权责关系,尤其需要重视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从而实现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监督的目的。

(3)完善报账制度。首先,坚决执行审批与拨付分离制度。审批与拨付一体是过去一段时期内的做法,为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和有效利用作出了贡献。但随着项目增多、参与部门增多以及监管难度加大,审批与拨付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才能够确保有效监管,提升管理质量。具体来说,审批与拨付实现权限分离,首先能够提升审批及拨付两项工作流程的效率,专业细致的分工可以促进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够强化两者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约束,有效降低资金管理风险。其次,不相容职务分离还能够有效落实管理责任,避免管理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使各种(转11页)(接14页)管理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決。最后,审批与拨付分离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任务过重和工作流程过于复杂的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本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其次,完善报账制度,减轻单位经济负担。过去采用先报账后拨付的工作方式,单位先行垫付资金,再通过报账获得拨付资金,但是随着扶贫工作深入,项目工程量、资金消耗逐渐增大,这种先报账后拨付的制度渐渐不能适应当前需要,造成项目实施单位经济压力增大,财务管控风险显著增加。所以,应该在严格审查建设项目的同时,调整报账与拨付顺序,对审查合格项目先行拨付部分资金,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施工进度分批次进行拨付,缓解地方经济压力,加快推进扶贫工作。

最后,加强过程监管。过程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项目增多、涉及范围扩大、参与人员不断增多的形勢下,过程监管成为影响报账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意识上转变过去“重前期申报、轻后续管理”的观念,同时认识到加强过程监管对事后监管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延续与扩大,有效缓解事后监管的工作压力,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相关整改工作。

(4)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不仅针对报账工作操作人员及相关负责人,更应将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扩展,建立从单位管理层、资金使用方、资金经办人在内的审计监督网络,这样才能够促进报账制度的完善与更新。具体来说,组建专门的审计监督工作小组,对包括项目审查、资金审批、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管理以及项目验收在内的各关键环节进行专人专岗跟踪监督,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控制点,实现对报账工作的精细化监督管理,保障扶贫专项资金有效使用。

(5)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加强报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项目档案记录内容应该包括项目立项调查、具体设计、资金申报、项目审核、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完整资料。同时,在档案数据收集时,要以文件、文书、票据、凭证、合同为基础,加强对项目建设施工各项流程的数据收集与汇总,这样不仅能够完善专项扶贫资金的报账管理及资金管理,同时也能够为工程后续维护及相关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婷.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工作的调查与分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6(11).

2.孙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重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