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2017-10-20李华英

数码设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李华英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其定位不仅仅是教育导师,同时也是人生导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是长期的。因此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研究需要站更为广义的角度。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需求入手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经验提出了有效开展方法。教师必须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站在长远发展角度提高班级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与素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254-01

Abstract: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teacher of students'growth, whose orientation is not only the education teacher, but also the life teach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d teacher on students is profound and long-term.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lass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lass teachers needs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in the class, and combines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Teachers must treat all students fairly and impartially, improve class centripetal force and cohe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and quality for students'future growth.

Key words:primary school;class teacher;class management

前言:小學生年龄小很容易在他人的干预下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格。作为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有必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综合的优秀素质。班主任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差异的基础上约束学生。即满足学生成长个性化需要,用因材施教的管理办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将这种感情因素化为努力奋斗的热情,切实提高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1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

小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学生本身的特性。一方面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另一方面小学生因为涉世浅所以很多道理都不明白。在这两种要素的作用下,小学生将会陷入很大的成长问题,尤其体现在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以及学习态度不积极方面。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成长引导者,有必要学会处理学生成长中遇到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班主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好的成长机遇[1]。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与创建和谐成长环境,确保小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智育、德育、美育成长。班主任应当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融为一体,进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与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在班级中发挥的作用应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班主任需要从这两方面展开教育指导,根据每一名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成长需求,予以学生更加针对化的管理和帮助。结合学生需求调整班级管理办法。

2 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方法

2.1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求与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仅仅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思想是不统一的。新时期小学教育应当将重心放在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班级管理活动与教育方式必须契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班主任需要协调好德智体美劳不同教育体系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并丰富知识储量。班主任应当让学生意识与感受到来自自己的关心,了解不同学生的优缺点,绝不应该将学生贪玩的特性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好坏的依据。班主任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尊重班主任、感恩班主任。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自己优良的行为和作风鼓励与带动学生健康成长。这些种种要素都是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需要每一名班主任的认真对待和认真处理。

2.2提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责任意识。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稳定、团结的核心。因此班主任有必要重视班级凝聚力价值,积极提高班级凝聚力。只有在学生感受到了班级凝聚力,才会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为了这一目标在生活与学习中互相帮助,所有学生在做事情前会将班级集体荣誉感考虑在内。实际上班级活动与班级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与做法将决定班级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沟通机会。比如在春天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休息日组织学生一同去春游,需要强调的是春游地点必须安全。春游所需物品完全由学生自行准备。在到达春游地点以后,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性格与组织能力分成多个小组。随后开展游戏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以及游戏中互相帮助,教师甚至可以通过摄像机记录下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制成视频发送给学生的父母。教师要主动鼓励与表扬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行为。用这样的活动来提升班级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学生组织意识、班级责任感意识的支持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自然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2.3打造优秀班干部团队。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学生中挑选能力优秀、三观端正、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因为班干部与其他同学平时嬉戏玩闹在一起,因此有时候班主任对不遵守纪律学生的开导效果甚至不如班干部的开导效果。当然班主任绝不可以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忽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掌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成长问题,以此充分发挥班干部才能,帮助班干部形成自信心。班级可以选用轮班成为班干部的模式,实现全班学生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责任意识、成长态度的全方位培养。

结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重点的一部分。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自身的作用和班级管理价值,在了解学生、接触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稳定、优质的成长环境。班主任必须善用鼓励、激励教育,迎合学生成长需求以及小学生本身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和生本位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美好的未来和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董岩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专业知能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03):229-232.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