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 共同创建“亲情化”幸福班集体

2017-10-20叶卓然

丝路视野 2017年15期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家校合作

【摘要】班集体“亲情化”就是要让老师像亲人一般爱每一个学生,从大爱出发,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让教师明白怎样去爱学生,推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长与老师、孩子的关系。 家校合作,老师和家长心怀新教育理想,力求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爱的教育合力,促使学生个体形成臻于完善境界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班集体建设;亲情化

我实习的学校里学生有很多来自乡下,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整体教育程度偏低,对教育认识肤浅,关注学习成绩,忽略和孩子、和老师思想交流;疲于生计,荒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隔代抚养,管教无力或放任自流;缺乏沟通,教育问题简单化,教育目标不明。孩子大多由长辈代管,缺少亲情,缺乏幸福感。

学校立足现实,探索创新,把优秀班集体建设作为成为学生温暖和谐的家园、快乐学习的乐园、幸福成长的舞台,把优秀班集体建设作为教育重要工程来对待,以亲情化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一、家长与老师的亲情培养

老师可以通过打电话、家访等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 对于一些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教师则通过电话了解、反映,及时把家长的关心转达给学生。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第一时间感受自己父母的关心之情,进一步拉近了父母与子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全校营造一股教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的浓厚氛围。用心使学生感受来自不同方面的“亲情”,学生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学习。这对提高教學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孩子是家长与学校连接的纽带,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教育;孩子更是家长全部心血的倾注,家长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孩子的脚步,因而也就希望学校能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二、家校合作的途径

通过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改善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家长、老师团结协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一)班级微信——让老师和家长走在一起

家长能通过班级微信了解班级更细的内容,使得学习和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进行,在班级微信里同学可以通过留言方式得到老师的帮助。班级微信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广阔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就班级中某些现象,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当面说不出口的话题,新型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的交流。

班级微信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深度交流沟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家校本——让老师和家长靠得更近

《家校联系本》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神奇的五彩飘带拉近了我与家长、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我的合作伙伴。现在,每天静心地批阅《家校联系本》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学生的联系本,写上一些勉励感谢之辞,诸如:“在您的配合下,您的孩子最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從您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你们良好的家庭教养。”…… 当家长签阅联系本时,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更增强了他们管教子女的决心和信心。

家校本,家长可以细细看、慢慢悟,让老师和家长走得更近!

(三)互动——让老师和家长心心相连

我爱班里的孩子,也深爱家长。我常邀请他们来参加我们的班会,一起欢度六一节,一起春游、秋游。有一次队课,我特别邀请了一个酷爱搓麻将、从不管孩子的家长,课上的美文欣赏,这孩子兴奋地读起来,家长也很自豪:爸爸的耳朵很奇怪,我叫他辅导作业他听不到,妈妈叫他干活他听不到,但要是有人叫他搓麻将,他就从沙发上一跃而起,满脸笑容地飞奔而去……这位家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有人叫他去搓麻将,他就说:孩子要紧!从此以后,这孩子的作业再也不用我操心,他还常常陪孩子看书呢!

“我们十岁了!”在学生的十岁集体生日会上,同学们骄傲地喊出了这句话。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生日庆祝会,在设计这次主题活动的时候,希望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一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又跨进了人生新阶段,要变得更加懂事、能干;二是让学生感恩父母。在活动中,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代表读了写给自己孩子的信,表达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每位学生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回家送给父母。在生日会上,学生们还品尝了甜甜的蛋糕,和父母、老师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互动,让老师和家长心心相连!

从大爱出发,家校合作,促进“亲情化”幸福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坚信一定能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云增.班集体建设辞典[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叶卓然(1998.02—),女,汉族,浙江金华人,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班集体建设家校合作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