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10-20吴昌松
【摘要】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谈谈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进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中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培养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务之急。
学校应提供有利于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专业结构发展的土壤,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条件,提供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较大空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动力。中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措施,首先要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出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中职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是中职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一是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结合等,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增减,对教材中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重点讲授并进行实训演练,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开设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三是邀请成功人士来校介绍创业、就业经验,使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有新的转变。
(二)加强对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要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等、靠、看的被动就业观念,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自主创业新观念;破除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旧观念,立有所作为、开拓进取、创业光荣的新观念;破除高学历者才能创业的旧观念,立中职学生人人有能力创业的新观念。使中职学生牢固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辉煌人生的思想观念。
2.培养学生健康的创业心理。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中职生应具有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精神,不断克服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缺陷,养成创业所需的健康心理素质。但是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总觉得中专生低人一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实践技能操作怕苦怕累,缺乏耐心和主动性等。因此,要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创业的前提,也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如果创业者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承受不了困难和挫折。
3.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创新,不但要有较高的学识,而且还要具備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要想在激烈的競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不行的。要想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加大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构筑各类人才知识结构为依据,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训,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专业性课程及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和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学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标要求纳入到全校评估指标体系中,在评学、评教、评管中充分体现创造、创新、创业的要求,在“三评”并重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提出“创造、创新、创业”的观测点。在《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创”活动与成果的评估指标,从参与程度和效果方面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文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2016(03).
[2] 王华耀.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成长,2015(03).
作者简介:吴昌松(1974.0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