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在长征时期的辩证思维及其现实启示

2017-10-20崔建周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辩证思维长征

崔建周

〔摘要〕 在长征过程中,党在高超的辩证思维指导下有效缓解了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保存了力量、赢得了支持。长征过程中党在政治生活方面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在军事斗争方面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为奇与正的辩证统一,在宣传工作方面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为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在统一战线方面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为斗争与联合的辩证统一。继承弘扬党在长征时期的辩证思维,对新时期全面决胜小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长征;辩证思维;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2-0048-04

长征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战略转移,它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性转折,现已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豪迈胸襟和革命意志的标志性符号,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動力。推动长征胜利的因素有很多,而在长征中我党所体现出的辩证思维则是其中的重要思想认识因素。长征过程中党的辩证思维在各个领域的自觉娴熟运用,为进一步加强党内团结、扭转战争局面、赢得民众拥护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深入总结长征时期党在实践中的辩证思维,对于在新的长征路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政治生活中的辩证思维: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政治生活中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原则性表现为对党的利益的坚定捍卫,与错误倾向的坚定斗争,對组织程序的自觉遵守;灵活性表现为一切从大局出发,在抓主要矛盾、抓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础上,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进行一定限度的退让和迂回,以等待更为有利的时机求得更为妥善的解决。长征过程中党在政治生活中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处理党内思想分歧和组织问题的过程之中,典型事件是遵义会议和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遵义会议上,党中央集中全力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党内错误的军事路线问题,但没有过多触及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方面的问题,或者说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检讨方面有所保留。遵义会议的决议指出:“过去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对于我们党的整个路线来说,不过是部分的错误。” 〔1 〕从实质上讲,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方面的问题更为根本和重大,但是越根本的问题解决起来越困难,越重大的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会越多。在危机重重的形势下,党首先抓住了问题最为外在、矛盾最为集中、需求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从而较快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赢得了发展的空间,进而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问题的最终解决打下了基础。周恩来曾回忆说:“遵义会议的主旨是纠正军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是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紧迫。”“毛主席的办法是采取逐步的改正,先从军事路线解决,批判了反五次‘围剿以来的作战的错误:开始是冒险主义,然后是保守主义,最后是逃跑主义。这样就容易说服人。其他问题暂时不争论” 〔2 〕。张闻天在《整风笔记》中也曾谈到,“遵义会议没有提出过去中央政治上的路线错误,而且反而肯定了他的正确”,“这在毛泽东同志当时只能如此做,不然我们的联合会成为不可能,因而遵义会议不能取得胜利。为了党与革命的利益,而这个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毛泽东同志当时作了原则上的让步,承认一个不正确的路线为正确,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的” 〔3 〕。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党中央与张国焘在战略方针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并且张国焘向党中央提出了人事、组织上的要求, 进而另立“中央”甚至“通缉”当时的主要领导同志。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党中央既准确分析了张国焘错误的性质,还对其错误一再有原则地退让,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劝说工作,最终促使张国焘北上,避免了一次党和红军有可能出现的巨大分裂和损失。对此,毛泽东于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对于张国焘,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最后作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不应马上做。” 〔4 〕471陆定一后来曾回忆到:“毛主席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也是贯彻了‘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方针,最后张国焘孤立得只剩下一个人逃跑,连个勤务兵都不肯跟他走。” 〔5 〕

长征途中党内政治生活的辩证法思维给予新时期处理党内的政治生活以如下启示:一是原则立场必须坚定。要坚定不移地对党内存在的错误问题展开坚决的斗争,绝不能任由错误倾向蔓延,但也要坚持治病救人、实事求是的方针。二是方式方法必须灵活。要准确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进而抓住主要矛盾,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努力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三是组织程序必须坚守。必须坚持依规治党,不能用错误的形式和手段去纠正错误,处理党内矛盾要严格按照党规党纪所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来进行。

二、军事战斗中的辩证思维:奇与正的辩证统一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寻找新的适宜立足之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灵活机动地制定战略战术,或者通过“打”来制造“走”的机会,或者通过“走”来形成“打”的条件,在军事战斗中奇正相合、因敌变化的辩证思维被发挥得酣畅淋漓。有学者曾总结了红军长征途中部分战役中蕴含的辩证法:“在第四次渡赤水时红军主要是示形于西而实向东”,“在第四次渡赤水后红军主要是示形于东而实向南”,“在接近乌江的途中,红军主要是示形于北而实向南”,“在南渡乌江后红军主要是示形于东而实向西” 〔6 〕。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布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中,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军事辩证法思维:“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和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7 〕491众所周知,长征并不是主动为之而是被动实施的,而在这一过程中红军到何处落脚、去哪里开创新的根据地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但在这一调整中却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即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最终实现党的远大理想是“不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战役战术中相机而动则是“变”。这一因敌变化而机动作战的战略方针,把实事求是的敌情分析与大胆细致的战役设计结合起来,逐步把被动挨打的恶劣局面转化成了主动调动敌人创造战机的有利形势,最终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长征期间军事辩证思维的实践,不仅是今后军事战斗中应该注意学习和不断弘扬的,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的事业所面临的挑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完成党的使命固然需要有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但革命的豪情壮志不能替代精確的实践设计,也需要树立“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既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阶段性目标,在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线关键、始终牢记党的执政使命的基础上,深入洞察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民众的期待与呼声,实事求是地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则应具体分析,能够啃下的“硬骨头”就要一鼓作气啃下,不具备条件而需要过渡的就得过渡,有时甚至需要迂回退步的就必须迂回退步。

三、宣传工作中的辩证思维: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

长征过程中,红军不仅注意军事斗争,还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充分运用标语、口号、布告、演讲、诗歌等各种形式,把言论性宣传与行动性宣传结合起来,把对红军战士的宣传与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结合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红军将士的战斗热情、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促使沿途民众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比如,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准备突围转移时,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兴奋全体战士准备进入反攻的战斗精神与对胜利的信心,反对一切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动摇” 〔7 〕396,“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量的召集伙食单位的群众会议” 〔7 〕400。在长征途中,党的宣传工作可以说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辩证思维。

一是宣传对象的广泛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在当时宣传工作中,把党内与党外、朋友与敌人、上层与下层结合起来,既强调对红军队伍的宣传,还突出对国民党军队的宣传,又特别强调对民众的宣传,同时还围绕不同群体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在对红军队伍的宣传方面,“长征的时候,部队处境非常艰险,战士饿的走不动了,宣传队员不放弃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励大家按照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朝前走。无论爬雪山,过草地,或者打起仗来,战士都知道这是为了什么,产生出一种英勇奋进、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8 〕。在对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方面,“用释放俘虏,优待俘虏士兵,医治敌军伤兵,及其他方法(如普遍写标语等)去瓦解四面的白军部队” 〔7 〕497。一些地方武装力量正是在红军的宣传攻势下懂得了民族大义,有的不攻击路过的红军队伍,有的甚至带着枪参加了红军队伍。在对民众宣传方面,长征途中红军无论战事如何紧张,每到一处都要刷标语、喊口号,都要积极组织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向沿途所经过的11个省约2亿的人民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穷人解放的道理,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二是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辩证统一。在长征途中,几乎每进行一次大的军事战斗、每面临严峻的形势都有及时的宣传鼓动;而每一次军事战役的胜利、每一次对困难的克服也都成为宣传的重要素材。比如,强渡大渡河时要求应向全体指战员解释目前战略方针及其战斗任务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在红军过草地时则要求应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过草地的道理向大家讲清楚,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则着重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工作纪律的宣传,当红军面对敌人凶悍的骑兵时及时编出了《打骑兵歌》。特别是每一次胜利捷报都成了宣传的鲜活素材。“《红星报》仅1934年11月25日就刊登了‘打下飞机一架、‘中央苏区红军大胜利将敌一旅全部击溃消灭大部两个团长一个打死一个活捉、‘湘赣红军摧毁敌军堡垒百余座等多篇系列捷报” 〔9 〕。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必胜信念。

三是现实与前景的辩证统一。从湘西到黔北再到川南、川西北直至川康藏区、陕甘宁,长征在事实上是一次具体目标不断调整的艰苦迁徙,特别是在翻雪山、越草地之前更是一个在被动挨打中试图摆脱围追堵截的过程。但在宣传工作中,则突出地把现实和前景统一起来,既强调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又指出前途的光明,把红军的战略转移行动与开辟新的根据地、实现革命胜利、抗击日军侵华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比如,《党中央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中既明确指出“敌人新的围攻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7 〕496,又指出“我们有着一切胜利的条件” 〔7 〕497。再比如,华北事变之后,毛泽东及时指出:“党对时局应有表示,应发表文件。要在部队中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放弃华北,这最能动员群众。” 〔4 〕460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红军长征的命运无疑充满了难以预测性,但诸如“赤化”、“抗日”、“打土豪分田地”、“胜利”等前景性描述却一直是宣传的主题词汇。在长征途中,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勇于担当民族大义精神的宣传基调,对于激发红军士兵的战斗热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无论处于什么历史境遇、面对什么时代命题,宣传都是党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长征时期的宣传工作的辩证法可以给当前更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带来如下启示:一是宣传内容上要始终坚持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既要坚持把党的宗旨、性质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内外宣传的基本内容,又要围绕特定时期的特定任务做好重点宣传。当前的宣传重点就是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等内容。二是在宣传对象上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与兼顾对象的辩证统一。新时期宣传工作既要坚持以我为主,按照党的中心工作的需求来开展,但又不能大水漫灌、自说自话,必须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进行精细化操作,针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的认知模式及思维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策略性的宣传。三是在宣传手法上要始终坚持宏观方向与微观事实的辩证统一。党的宣传工作应是由宏观政治方向、微观具体事实所构成的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整体,无论采取何种宣传方式,都不能忽视微观的具体事实的支撑,但又不能只“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微观具体事实应放在宏观政治方向中去考量分析,并服从和服务于宏观政治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测的困难,党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也难以避免会有一些失误,但在宣传工作中必须把暂时的困难置于光明前途的主流中,把具体的工作失误放在总体正确的大局中,把有待改进的问题看成阶段性现象。总之,在党的宣传工作中必须抓住全局和主流,搞清局部和支流,把分清楚性质和界限放在第一位置,把做好正面宣传、发出主流声音作为第一任务,既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微观事实,又要把具体的微观事实纳入全局宏观的工作中去定位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微观事实以灵魂,才能使宏观方向有筋骨。

四、统一战线中的辩证思维:斗争与联合的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是党的法宝,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社会阶层的诉求,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长征期间形成的统一战线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抗日反蒋统一战线。我党充分利用国民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充分利用中央军和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达成和解。比如,与广东军阀陈济棠形成了“互相借道”的秘密协定。与此类似的还有红军与四川的杨森、邓锡侯,与云南的孙渡、龙云等之间形成的暂时性统一战线。二是民族宗教统一战线。红军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之后,即提出了“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承认民族自决权”,“除少数上层分子外有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公开号召蒙、回、藏等民族起来为成立他们自己的独立国家而斗争” 〔7 〕535。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事迹、朱德与格达活佛的友谊都是积极建立民族宗教统一战线的典型例证。三是与开明绅士的统一战线。长征途中红军还积极开展与社会民主人士、开明绅士建立统一战线,著名的人物有地方士绅周素园、地方武装领袖席大明等。长征时期党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过程中,深刻分析了形势任务的变化,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针对国民党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社会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的差异、民族宗教地区的实际状况,或者通过斗争一方达到联合另一方的目的,或者通过联合一方形成斗争另一方的态势,或者把联合与斗争融为一体以斗争求得联合,体现了既斗争又联合的辩证思维。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目的是要“联谊交友”。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异常复杂,需要更好地继承弘扬党的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10 〕。要达到大团结、大联合的目的,需要我们党深入分析社会各个阶层、国外各种势力的实际情况,需要我们党有求同存异、民主包容的精神,需要我们党深入倾听、精准把握、尽力满足所有统战对象的心声与诉求。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灵活运用斗争与联合的辩证方法,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加强民主协商,找到团结的共同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对党外人士进行教育引导,又要坚持“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原则,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统一思想、巩固共识。同时,还要根据统一战线成员的不同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照顾,以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74.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軍事科学院.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62.

〔3〕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22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31—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陆定一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713.

〔6〕刘金亮.长征中毛泽东的奔袭贵阳的指挥艺术〔J〕.军事历史研究,2006(4):19-23.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3.

〔9〕王欣媛.长征时期红军的宣传工作〔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3):69-74.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74.

责任编辑 冯耀明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辩证思维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