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0沈洪志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但就业率却很低。本文从分析市场人才需求入手,找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意义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问题;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是集经济、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交叉性技术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教育部在2001年6月批准首批13所高等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至今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与电商人才的需求量相比供不应求、缺口巨大。
一、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由于电子商务行业急速扩张,电商企业大都处于开疆拓土的创业期,最迫切的需要电商运营和技术(IT、美工)等工具性人才。而这部分人才恰好是需要正规高校培养、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人才缺口巨大的那部分。事实上,在被调查企业中,对企业员工基本学历要求并不高:中专水平占1.87%,大专水平占47.64%,本科生水平占5.61%。在被调查企业中,对应届毕业生或者实习生的看法是:可塑性高,有激情,好高骛远,稳定性不高,不予考虑占8.17%,若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会选择此类人员,但会控制一定的比例占42.79%,会考虑录用此类人员,但需从基础岗位做起占45.77%。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电商企业刚起步,能够提供的多数是基础岗位,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十分健全,企业担心应届毕业生会出现跳槽的现象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滞后
电子商务产业每6个月就发生一次巨变,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这就要求电子商务教学要与时俱进。但在现行的大学教育机制下,对每个专业课程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考核指标都是一致的,并且始终秉承着一套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结构,甚至几年都不变。如果经常更新教材和案例,那么课程建设的工作量就会成几倍的增长,即花费时间,也不算工作量,老师也不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如去搞科研。因此,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论体系、教材和教学案例明显滞后,阻碍了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电子商务是集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市场营销、广告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在内的实践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对教师的要求远远超过普通课程的教师。而实际的情形是:现阶段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原来大都从事计算机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學习或培训,教师本身很少能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缺少与一线接触的实践经验。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跟上行业的变迁。从而使得其案例来源、商业实战、实习指导、创业拓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我国高等教育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考核,考试方式单一。学生都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锻炼相对薄弱。电子商务专业是知识复合、技能复合的典型应用型专业。大部分高校只能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平台。学生的实践操作都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有些高校忽视实验室建设,或因资金和硬件设备等原因,无法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真实环境下的部分电子商务实践平台。
三、电子商务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有别于其他一般专业,属于应用型教育,将来走向社会后大都从事基层实践工作。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工作能力来实时调整。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应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实践培训。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以此充实实践内容,做到实践环境与时俱进,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电子商务专业聘请企业家、电子商务行业优秀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
(三)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尽力为学生接触企业、接触行业提供机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过渡。学生身临其境,更能深刻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和组织中的作用及应用状况,掌握电子商务新的技术和新的商务模式,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应当解决的问题等。同时,教师和学生深入到相同的企业,接触相同的环境,面临相同的问题,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新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总之,只有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和大胆创新,才能保证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始终跟得上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技能方面日新月异的动态需求。进而摆脱人才培养的困境,输送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啸.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02).
[2] 周会斌.新经济下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作者简介:沈洪志(1977.01—),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学士,政工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