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17-10-20涂倩

丝路视野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国外休闲农业起步早,先进国家及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典型发展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本文通过对日本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休闲农业类型和管理经验进行探析,结合我国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创新、稳步、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日本;发展模式;经验启示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规划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为我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新契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是融合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业生产新业态。纵观全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基于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较为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向发展中国家传播。由于我国和日本发展休闲农业均存在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等相同点,因此,对于休闲农业发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日本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日本休閑农业发展概况

(一)日本休闲农业兴起与发展

曾是小农经营的日本农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日本乡村地区劳动力缺失,普遍呈现了农业高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城市人口巨幅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逐渐成为都市人的迫切心愿。日本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重视当地特色和农业的多功能性,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民俗风情,来展示本地的特色和个性,吸引更多游客来访。

(二)日本休闲农业发展的阶段

日本休闲农业在20世纪 80年代初期处于萌芽状态,80年代后期市民度假农园发展较为盛行,农业观光园成为发展典范。90年代初快速发展,由以往的只注重观光休闲,在市场的推动下开始向重体验、重学习的纵深方向发展,使旅游者真正融入农业、农村及农民生活。对于进入21世纪产业升级阶段,休闲农业更加注重体验性,并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逐渐重视休闲农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的保护、加大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也促进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时期。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推动下,促进了特色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农民在农闲时期,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设休闲旅馆,打造各式各样休闲观光园,修建滑雪场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第二阶段: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期。休闲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外力的依赖,逐渐转化为重新发现农村资源,开始谋求活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与转型。政府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重视对乡村文化的开发,让居民真正体验到农事农味,休闲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第三阶段:休闲农业发展新时期。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收入的增加,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回归自然、体验农家生活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种休闲时尚。

(三)日本休闲农业类型

日本的休闲农业是从游客观赏、采摘等活动幵始的,为满足游客的需要,经历了由观光休闲模式到高级度假村模式,最后以农务参与模式为导向进行开发,使休闲农业不单单具有观光和休闲功能并进一步丰富它的体验和学习功能,使游客在休闲旅游中能够欣赏美、体验美和融入美。

日本休闲农业主要类型如下:

农业观光型。农业观光型是日本休闲农业发展较早的方式,它以农业、牧业和渔业等资源为依托,发展农园观光、农业体验和农场参观等项目。近年来,租赁农园兴起,即吸引城市居名租地经营农园,自己全程劳动、管理和收获,营造一个活跃氛围,参与者可以在公园里进行生产、生活,真正意义上去参与、体验农民生活,进而实现对三农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游客在参观游览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能生产食用绿色农产品,对于关注健康的今天很受欢迎。

休闲娱乐型。休闲娱乐型是在一些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的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成立观光公社,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农户们通过对耕地进行规划,对农民居所进行精心改造,度假休闲农舍发展起来。有关娱乐休闲方面,主要开展瓜果蔬菜采摘品尝、渔场打捞等活动,都市居民通过切身体验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达到娱乐休闲、身心放松的目的。

体验农业型。日本很多地区开展休闲农业时,都会根据地区特色进行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体验农业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游客在牧区可以与牛羊等动物近距离的接触,还可参与放牧、挤奶等活动;有的乡村还可以教游客编制各种手工艺品,如制陶、竹编、纺织等;还有许多乡村面向学生开辟了乡村教育交流体验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通过学习乡土知识、开展野外活动,去体验耕种、收获快乐,使他们在得到锻炼的过程中,更加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二、日本休闲农业成功的经验

(一)法律保障、政策扶持,计划可行

政策推进,法律先行。日本政府为了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并实施了20多部法律,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性政策,鼓励农民普遍参与,实施贷款和补贴等激励政策,使小规模的休闲农业得以完善,调动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其次,日本政府还将休闲农业的发展纳入政府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如2000年制定的第三次北海道综合发展策略,促进了北海道地区活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加强了城乡的交流互动 ,推动了农业多元化经营发展。

(二)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体验性强

各地注重对本地特有资源的挖掘来发展休闲农业,使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注重体验性,体现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各个方面。农业体验如:插秧割稻、瓜果蔬菜的采摘、培育和收获,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林业体验如:森林公园游憩、沐浴等;牧业体验使游客体验挤奶及牛奶制作。

(三)加大投入,注重创新,创设环境

日本政府加大对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倾斜,促进了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使其不断得到改善、优化与升级。日本政府注重有关农业基础建设可以给河南省提供借鉴。日本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也逐渐强调环境生态保护 ,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对景区进行合理规划设定方案,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绿色生活环境。

(四)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保护生态

日本休闲农业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在进行正式开设前,都要对开发运行规划进行申请。日本在对人文历史景观进行开发和规划时,遵循保持原始风貌的原则,尽量避免有人为雕琢与修饰。对于一些遗迹遗址,也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复原和整修,尽量还原其历史风貌。同时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中,对农园种植进行绿色种植,并强调游客在休闲娱乐的文明行为。

(五)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共谋发展

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举行各种休闲农业活动让市民全面认识了解休闲农业,促进市民对农业与农村作用的理解,从而促进市民主动地与农民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针对儿童开展一些有趣的休闲农业活动,让儿童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正确的认识农村,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日本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小规模经营,单个的个体农户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来促进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所以 ,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促进市民观念的转变,使全体农民共同参与,谋求新的发展。

三、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国际旅游业中倍受重视,发展前景光明。我国休闲农业目前还处于初期的自发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台湾, 80年代萌芽于深圳,90年代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扩散。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体验自然的农家休闲生活的需求日渐增长。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融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景观,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然而问题不容忽视,如:产业内部的,布局雷同、项目重复、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差;以及产业外部的,政策缺乏、企业小规模经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少休闲元素和文化内涵、环境破坏等。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创意特色

我国休闲农业建设缺乏创意与独特性,更多的停留在休闲与观光层面,以开展餐饮、钓鱼、采摘等传统休闲活动为主,项目设计趋同。其中,以创收为主要目的“农家乐”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形式,其消费模式主要是“吃住农家、采摘农家、学享农家”。户外活动比较少,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和地方文化和旅游特色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多样化的需要。

2.欠缺政策扶持力度,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休闲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与休闲农业相适应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缺乏有关税收、贷款、用地、卫生安全等明确政策法规的支持,许多地方还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在休闲农业越来越得到游客的青睐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宰客等现象充斥市场,使休闲旅游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感觉到被骗、被消费,导致休闲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流失,经济效益也降低。

3.缺乏科学整体规划,盲目开发建设重复

科学合理规划是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长久之计。但我国多地休闲农业发展以乡镇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且初期资金投入较小,经营者和农户仅着眼于短暂的眼前利益,急于增加收入,收回成本,没有对市场进行严密调研和分析,使得项目设计缺乏总体的合理规划,只是按照主观上理解,片面模仿他人发展模式,使得项目设计趋同,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个性化和文化内涵,存在规模小、缺乏特色、建设重复等诸多问题。

4.人员素质亟待培训,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休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由于缺乏休闲农业方面的正规培训,使人才队伍匮乏。大部分休闲农业管理者和从业者,素质偏低,对发展休闲农业也缺乏整体认识和实际行动。从事相关休闲农业的服务人员缺少服务礼仪常识,重经济效益,轻视企业长远发展,使游人在休闲农业体验中没有真正得到心理上的需求。

5.旅游地生态破坏,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开发在短暂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在开发过程中的盲从和无序,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牺牲环境的代价下为当地牟取经济收益。游客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差,在自身的休闲娱乐中,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严重。当地居民也只注重自身利益,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生态资源严重破坏,使休闲农业难以实现永续发展。

四、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对河南省的启示

(一)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多样化发展

我国应根據区域文化来发展休闲农业,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一味模仿,有个性有特色的旅游方式才能吸引众多的城市游客。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要重视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导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感悟乡村生活,并真正融入乡村氛围。城市居民在休闲农业的体验过程中,亲历亲为的体验生活,使他们更加懂得劳动不易,更加热爱农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因此,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新特点,在增强游客互动参与性的同时,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造性的开发,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二)加强政府引导,实现规范化发展

学习日本政府对休闲农业有效扶持和管理的经验,我国可以将休闲农业的发展纳入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序列之中,专门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支持,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要运用法律来引导休闲农业的规范化发展,制定相关的行业发展标准、产品检测标准和人员服务标准等,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休閑农业的法律和制度,强化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市场监管,促使休闲农业有序发展,拥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三)坚持合理规划,实现品牌化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对全国具有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地区进行调查,确定资源分类,对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概况有整体的了解;其次,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实现对当地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打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合理布局规划,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品牌意识,促进原有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游、健康游,还可以与观光农业、休闲旅馆等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同时对各部门进行严密组织和管理,规范经营活动,形成一个权、责统一而又相互协调的整体,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四)注重人员培训,实现职业化发展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要着重吸纳和培养具有产业规划能力的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持,地方发展休闲农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后劲。其次,注重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服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种观光度假形式,就必须对服务接待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严格要求,包括环境整洁、餐饮安全、基本设施保障,及接待人员自身良好状况、礼仪素质等。日本服务业向来认为顾客就是上帝,而休闲农业则需要完全背其道而行把游客当作家人对待,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开发保护并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吸引广大居民观光和游玩的物质前提,也是开发休闲农业必不可少的现实条件。但是乡村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容易遭到人类不合理行为的破坏。因此,对于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样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实现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实现其生态效益。通过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大家以保护环境为荣的道德观念,共同为我国绿色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五、结语

休闲农业是农业发展新的突破口,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休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然而休闲农业在实践发展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我们应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在充分借鉴日本成熟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政府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和结构的调整,从而达到我国休闲农业的突破发展。

参考文献

[1] 松木靖.北海道农村观光振兴和地域活性化[D].中日韩学术研讨会,2007:2.

[2] 孙仁中.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01):47.

[3] 杨国才.日本农业问题的结构特征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7(03):62.

[4] 朱明,程勤陽.日本的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09):16~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7-25.

[6] 李长秋.河南省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教育探索,2011(01):86~87.

[7] 赵承华.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7(01):17.

作者簡介:涂倩(1992—),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本科。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