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野下的民间传统故事价值研究

2017-10-20葛政委张娜

三峡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价值

葛政委 张娜

摘 要:要跳出本体立场的民间故事价值研究,从民间故事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价值判断、价值应用的多维视野重新审视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做出适应当代生活的价值选择,从而促进民间传统故事在不断解构的乡土社会中仍然有充分的应用场景和市场。

关键词:民间故事;价值;当代应用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5-0071-05

价值是民间传统故事研究的核心内容,这既体现在民间故事传承社会历史文化,也体现在社会秩序建构和社会塑造整合、个体人格塑造等方面。从本体看,民间传统故事价值有多维的特征。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在乡土社会传承的民间故事却面临价值危机。一方面,民间传统故事的内容渐渐与现实脱节,有精神的价值却无现实价值;另一方面,在价值实践方面,民间故事的价值也越来越难以塑造个体和社会。因此,有必要跳出本体立场的民间故事价值研究,从价值内涵、价值特征、价值判断、价值应用的多维视野重新去审视民间故事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民间传统故事的现代性建构与当代适应,让民间传统故事可持续传承与应用。

广义的民间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狭义是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1]64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而后经过90年代的“低谷”期,到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4-5但是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研究却难有新意。

一、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内涵

现今对民间传统故事价值内涵及内容的研究较多,也大都是从民间传统故事的本体来探讨的。比如,胡愈之就认为民间文学的价值表现在艺术的本质、心理、教育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开看,民间文学是具有普遍性、表现性和教育性的。[2]63-64徐蔚南就儿童教育、风俗人情、语言音韵和文学欣赏四个方面论述了民间文学的价值,在语言音韵上有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了“风俗”“民俗”等概念,初步涉及到普通民众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2]64随后,又有杨荫深提出民间文学五个方面的价值:教育、文学、学术、行政、生活。[2]64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价值已经慢慢被挖掘得更细、更具体。杨荫深也发现了民间文学比较特殊的一个价值,即“行政上的凭藉”,[2]64民间文学是反映普通民众的文学,也是可以影响普通民众的文学。在杨荫深的基础之上,王显恩直接将教育与行政结合,文学的即是艺术的,从而又回到了艺术、学术、政教、生活四个方面去阐释其价值。[2]64在此期间,陈光尧从民间文学的本质出发,直接指出民众文艺“无一缺点”,在人生和文艺等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2]64虽然这样的解释不一定全面,但是明确地指出了民间文学最容易为人所发现而运用的价值,一个是关于社会实用的,一个是关于人生精神的。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民间文学的价值的阐释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故事的價值内容。

早期的民间传统故事价值的研究主要注重“社会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等。这会着重论述了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及其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间文学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意义。进入新时期之后,学术界更注重系统地研究民间文学,在民間故事方面也更注重“狭义”范围的研究。民间故事的价值内涵的阐释更加细致地分为: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这里的心理补偿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相似之处,都是注重民间故事对民众形成的一种审美愉悦之感。在民间故事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刘守华认为,“民间故事不仅随时记录和反映社会民众的思想愿望、历史评价、生活态度和审美倾向,而且成为广大民众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83深入解读民间故事的价值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回顾普通民众的历史。

许多学者注重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间故事的价值内涵的研究。在地域方面,陈晓针对徐州这一地区的民间故事作了相关研究,他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原创性价值形态、审美学价值形态和伦理化价值形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3]张欣阳也就东北地区的民间故事作了价值意蕴的研究,但更多的是侧重民族、宗教方面的意蕴。在民族方面,张欣阳不仅就东北这个地区,更是从满族族群方面去分析民间故事对民众的影响,对于民众的特殊意蕴。[4]丁玉珍也就锡伯族这个民族的民间故事进行了价值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故事在锡伯族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地位。[5]论述得较全面的还有张莉对大理白族民间故事价值的研究,从社会、个人、生态三个大的方面开始,具体到传统伦理价值及其当代运用的问题。[6]比较有现代意义的则是杨知勇的研究,他着重从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状态,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民间故事中包含的文化生态价值,极具创新性和现代性。[7]

从民间传统故事本体出发,其价值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文化、精神、社会和经济。从研究偏向来看,学者较多关注民间传统故事的社会价值。其次是文化和精神方面。然后是关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学者们多有涉及,但是研究不够深入。精神道德方面多集中在教育方面。最后是经济价值,这一部分关注较少。问题在于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民间传统故事本体来探讨其价值。我们需要跳出这一范式,从人和社会主体来探讨民间传统故事如何建构现代价值来适应时代的变迁,这样更有现实意义。

二、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判断

对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内涵是清晰的,但是如何去判断其价值是一个困扰的问题。我们知道,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某种需求的满足感。这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评估作为主体的人类、民族或群体在特定时空中的需求,并在这一需求与民间传统故事之间去寻找或建立一种线性联系。

以前的研究者往往习惯去评估已有的线性联系,而未能去寻找建立线性联系的潜力。例如,阿比旦·依布拉音在《维吾尔生活故事中的人生观》中对维吾尔生活故事做了专门的研究,生活故事是维吾尔民间故事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其生活故事不仅有其特殊的功能意义,更展现了维吾尔族人的传统价值观,作者从爱情婚姻观、善恶观、幸福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维吾尔生活故事的价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现代价值,即其民俗价值、教育价值和精神文明建设价值。[8]5也有学者不自觉地去实现价值判断的超越。例如,马丽娅的《回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研究》,从社会历史环境、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次的观念中探讨回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又从这些女性角色的特点入手分析,总结出回族人民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逐渐觉醒自主而矛盾挣扎的思想意识和寻求自我存在价值的理想愿望。[9]22

一些学者已经陷入这种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之中。丁玉珍针对锡伯族民间故事进行探讨时,就明确说了民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同时也能反映民众社会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5]5-25在此之前,还有类似陈光尧的评述,认为民间文艺无一缺点,无论思想内容,美感或叙述方面都是优点,[2]64这就显得有些偏颇了。由此看出,学者们在对民间故事进行价值定义时就已经做出了价值判断,并且进行价值判断也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只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已经足够多却不够深入;或者根本只谈感受而不從具体文本出发。

一些学者也在探讨民间传统故事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张莉在论述大理白族民间故事伦理思想时也谈到了民间故事的功能和必要性,不仅从社会和谐,个人修身的角度,更从人和自然的角度去谈,[6]45张莉之所以涉及到生态角度是因为其注意到了当代运用的问题。许多涉及到民间故事生态,经济价值角度的论述基本都是2017年才出现。

因此,民间传统故事价值判断的关键在于一个线性的框架。主体包括人类、社会和群体,变量包括时间和空间,客体包括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民间传统故事。这样就可以评估出许多线性的价值联系,从而对民间传统故事作价值判断。例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机智故事在传统乡土社会的教育价值,长乐坪诚信故事在学校教育中人格塑造价值等。

三、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应用及困难

民间故事完备的传承体系是其价值应用的前提。传统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耳相传”,民间故事的传承也少不了传承人、受众和故事场景这三个要素。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民间故事这种靠记忆和口耳相传的文体在无形间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限制,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越来越稀少薄弱,我们不得不找出其中传承以及当代应用的困境。民间故事的价值应用也受到限制。张欣阳在民间故事传承方式方面就提出文化结构变更,讲述环境消失等困境,在此,我们将困境归纳为三点:第一,传承方的缺陷。传承方不仅包括传承人本身的问题,如老龄化、病逝等问题导致传承人的逝去;还包括传承方式的问题,如传承方式枯燥乏味、或缺乏个人色彩、难以吸引受众;第二,受众群的断裂。受众群断裂主要表现为两种:接受不到和不愿接受。没有受众群就会直接导致民间故事传承出现断层情况;第三,故事场景的消失。故事场景在民间故事价值传承过程中处于无形却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的故事场景与过去相去甚远,直接导致传承空间变小,传承无法进行。正是因为传承体系的破坏,民间传统故事价值应用变得困难。

民间故事价值的应用面临的困境最大民间传统故事的传承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究其具体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承人的缺失。进入现代化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许多农村人外出打工经商,不再留守农村,因而民间故事传承人后继无人。梁爽在梳理辽宁故事家杨久清的成长之路时就提到传承人民间故事的来源有三: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现实积累。[10]许多传承人都是从幼年就开始听故事,学讲故事,如今无人听故事,更无人讲故事,唯一忠实的听众多是国家采录者,学者和媒体,久而久之,讲述者的风格僵化,传承的方式也变得单一;二是新信息科技的冲击,受众价值观的改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适应了快餐式的文化,电脑、电视、手机成为人们娱乐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信息的吸收变得多而杂乱,人们的心绪也变得浮躁,坐下来静心听故事就变得更难;三是受众价值观的改变,认为民间故事的传统价值不适应现代化的社会,或者认为民间故事中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的科学观念。四是生活模式的改变,传承场景的消失。张欣阳还指出满族民间故事传承的特殊场景,宗教式的撒满传承和讲述式的耕农传承。[4]26类似的还有许多例子,民间故事的传承需要特殊的场景,现代的生活模式使受众无法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更难以体会民间故事中的传统价值。可见,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应用及困难已成为现实。

四、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选择

要走出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应用困境,需要我们重新对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做出选择。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针对当代社会的特点来评估民间故事的价值需求体系。例如,现在的小孩更愿意去看一个传统民间故事的动画,不太愿意听一个老人用方言断断续续地讲一个没有时空感的故事;另一方面,要做好民间传统故事价值的供给研究。我们如何生产更被认可和接受的体现新时期价值要求的民间传统故事产品。也就是说,民间传统故事的供给侧也需要改革。

如何去评估不同主体对民间传统故事的不同形式的价值需求?一些学者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故事以民间的立场宣扬传统文化和美德,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神话形象和相关故事程式,作为孝道、忠义、乐善好施、保境安民等传统道德的化身,千百年来感化形塑着闽南人的精神空间,并伴随闽南人的足迹辐射东南亚乃至全球。”[11]247个人、社会、民族乃至整个国家世界都需要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价值的实现也要从根本上做起,即要“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和主体意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12]31也就是说,国家、群体与社会对体现“真、善、美”价值的民間故事有很大的需求,这一点不容易变化。也有价值需求改变的。王作栋先生整理的《新笑府》中的民间故事有许多在现今看来是可博人一笑的“笑话”,许多民间故事集中也多整理出“笑话”一类,更有许多未被收集成册的口头“荤段子”却在当地广为流传,可见群众的猎奇心理之甚,从调整身心、愉悦情绪的角度来看,“荤段子”也是一种群众所“需要”的民间故事,但是这些故事不能作为价值需求来进行建设的。[13]魏锦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演绎》中给我们展示了“望娘滩故事”在大足是如何通过口头传承流传下来的,其中增加适时的、本地化的情节与信息,删除民众不喜爱或感到压抑的情节信息,最后达到准确有效地传递其核心价值及意义的目的。[14]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当代社会对民间故事的价值需求。

如何去供给符合时代特点的民间传统故事产品?我们不仅要完善传统的传承方式,还要完成民间故事传统价值的当代转换,更要挖掘和培育新的现代价值。“保护传承人,作为口头表述和表演性的文化门类,需要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来进行归类和整理”[15]8,完善传统的传承方式能让我们挖掘出更原始更具当地特色的民间故事,也是对民间故事价值完成当代转换的一个前提。有学者明确提出“活态传承”概念,意在让民间故事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始终保持生命活力和持续创新的动力,其中就包括“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生态的全面系统保护”和“以保护传统文化原生态为目标,以产业性保护开发为途径”,[11]248不仅结合当下社会将民间故事传统价值中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转换为生态价值的体现,更是阐明了现代性价值开发的必然。

在培育新的现代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尤其在社会经济价值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商业形式和文化形式等各方面的实现途径。“挖掘和研究皖西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不仅对于皖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皖西地区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和挖掘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6]张欣阳也提出想要解决民间故事价值传承的困境,就需要利用新媒介扩大受众范围,应用现代技术和与其他艺术相结合。[4]30显然,“借助现代技术和營销手段,依托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力量,可降低文化项目传承的难度”。[11]248比如“一些经典形象和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能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之嫁接,转化和重新阐释,通过与特定的文化品牌和产业品牌结合,成为文化标识乃至文化品牌”,[11]248这不仅发挥了传统价值,也开发了新的价值。无论是商业形式还是文化形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价值供给载体。价值供给体系的建设需要挖掘和培育新的民间故事的价值,更需要给价值的传递和应用建立有效的载体,采取何种方式承载民间故事的核心价值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我们不能再站在民间传统故事本体的立场来评估其价值问题,这种“空谈误国”式的研究无益于传承日益困难的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弘扬。许多学者探讨通过如何完善民间传统故事的传承体系及保障体系来促进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发挥,但这并没有抓住解决民间传统故事价值问题的“牛鼻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适应新时代的价值的挖掘、传播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几件事情。一是对已有的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做出专业性的、建设性的、符合时代性的发掘和判断。要借鉴联合国在评定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的价值发掘方式,重新来认识不同类型民间故事的当代价值;二是要以城镇为主建设民间传统故事的价值需求机制。如民间传统故事的校本課程、城镇广场对民间传统故事的体现、吸收民间传统故事的表演类项目的开发等;三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并共享更具吸引力的传统民间故事产品。例如,对经典民间传统故事数字化开发,并实现至少一个市级城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需要更多主体花费更多精力和财力去做细微的工作。但是,目前我们最为紧迫的是——我们需要跳出原有的桎梏,去迎接崭新的世界!

注 释:

[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论文,2007年。

[3]陈晓:《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探究》,《时代文学》,2011年第4期。

[4]张欣阳:《东北地区满族民间故事的价值意蕴和传承方式》,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5年。

[5]丁玉珍:《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伊犁师范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论文,2015年。

[6]张莉:《大理白族民间故事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大理学院硕士论文,2013年。

[7]杨知勇:《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看民间故事的价值选择》,《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8]阿比旦·依布拉音:《维吾尔生活故事中的人生观》,新疆大学民俗学硕士论文,2007年。

[9]马丽娅:《回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硕士论文,2012年。

[10]梁爽:《民间故事家的成长之路——以辽宁故事家杨久清为例》,辽宁大学民俗学硕士论文,2012年。

[11]何丹丹、王云松、刘巧云:《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第12期。

[12]许绣琦:《民间故事教育传播过程及教育价值研究》,西南大学教育人类学硕士论文,2014年。

[13]王作栋:《新笑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4]魏锦:《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演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5]林继富:《民间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6]司首婧:《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8期。

责任编辑:杨军会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价值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十二生肖·鼠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服务成长:“民间故事进幼儿园”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哪双是自己的脚
小黑羊的价值
中国为何少有民间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