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017-10-20高媛王婷
高媛 王婷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吸引力,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各高校纷纷利用新媒体优势补充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运营团队力量不足,缺乏深度时效
现如今绝多数高校开设新媒体宣传平台,发布学校资讯,服务学子成长。这些新媒体平台虽然均设有专门教师对发布内容进行指导审核,但仍然由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直接运营维护,由于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等原因,直接导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别的图文较少,而且深度不足,自然不能吸引青年学子主动学习,学生不感兴趣点击,进而使运营者失去积极性,更加排斥相关内容的编辑撰写。如此循环,思想政治教育未能适应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得以传播给广大青年学子。
除了高校各部门(诸如党委、团委、学工部、各院系等)开设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外,部门学生迎合自身创业需求或者兴趣爱好也纷纷开设自媒体平台,此类平台主要以服务创立者为主,而且也不容易由学校管理审核,纵然对于思想政治这类要求较高的稿件也不愿涉及。
纵观高校现有的新媒体平台,对于学生该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引发学子共鸣,导致宣传教育效果甚微。
2.宣传方式单一说教,缺乏创新突破
众多高校的官方新媒体平台本着引领青年学子成长的宗旨,往往会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选题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类别的文章成为新媒体平台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高校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稿件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1)直接转载
直接转载官方媒体是当前新媒体平台关于思想政治类稿件采用最多的方式。我们通常会对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以及学校网站等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转载,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整理汇总时出现纰漏或者不恰当言论,也可以减少由于原创稿件点击率较低而产生的挫败感。但是,直接转载能够准确教育的同时,势必无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未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平台关注者误认为信息重复取消关注。
(2)图文为主,形式单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也逐渐多样,图文、H5、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多样化发展,学校官方媒体平台运营团队多以学生为主,凭借个人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由于视频、H5等其他形式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再加上平时繁重的课业学习,最终导致稿件多以图文为主,反而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其他形式则很少出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单一的图文形式难免会使学生感觉乏味,降低点击量,也未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3)内容过于说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如今,学生可选择的娱乐方式众多,这种情况下,传统说教式的图文已无法吸引同学的注意。运营团队中的学生记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局限,本就属于需要受教育的一方,所写的稿件不能够生动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是在一味的说教。内容和标题都不足以引发同学思考,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舆论环境鱼龙混杂,缺乏正确引导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盛行,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是主播,这给监管造成很大的压力。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积极的正能量引导渗透不够广泛,大学生接触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是被误解后的版本,而该类内容由于其对学生喜好的了解,反而更易被大家广为传播,误导广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大都刚刚成年,社会经验尚显不足,判断力仍然比较缺乏,是非分辨的经验还不足够,很容易听信他人不恰当的言论,影响其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与接纳,这无疑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阻力。
二、针对新媒体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案
1.健全运营团队,师生共同参与
扩充现有运营队伍,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资源,吸纳学校优秀撰稿作者、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收集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稿件来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稿件的吸引力。
在运营队伍建设方面,在現有的学生组织直接运营、一名老师进行指导的模式下加以扩充,要求高校党委宣传部宣传人员、思政部教师、学生工作处教师以及校史馆老师加入撰稿队伍中来,鼓励学校创业团队、相关技术人才加入运营编辑团队,提高运营团队的新媒体素养以及业务水平。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集体学习等方式,逐步加强运营团队编辑撰写思想政治教育类相关稿件的能力。
在稿件内容方面,以时事政治为基本,通过运营学生的编辑,再加上相关老师的升华与审核,最终能够迎合新媒体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校史英雄人物为基点,通过深度挖掘结合当下热点,进行编辑创作,与读者拉近距离,引发读者共鸣;以学生当下关注热点为出发点,加以深度解读,提炼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生及相关老师共同分析,加强突发事件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稿件形式方面,摆脱以往说教图文的单一形式,开辟其他更适合青年学子接受的形式。以漫画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漫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H5新形式,将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结合,设计诸如点亮火炬,接力转发等類似的薪火传递活动,增加教育内容的传播范围;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街头采访、短视频等当下热门的形式,对高校老师、同学加以采访记录,展现同辈学子的优秀品质,依靠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看齐;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呈现,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结合弹幕等功能,充分讨论相关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官方媒体的宣传稿件是新媒体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提高新媒体稿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建立监管机制,同学互相引导
除了主动宣扬正能量之外,高校也需要对学子能接触的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网络空间清朗,积极向上。
对于官方媒体编辑发布的稿件,严格审查转载方,实时监控转载方的发布内容,避免内容被消解;筛选评论,选择积极向上、正确表达教育内容的见解,及时删除不正当言论,避免错误思想进行传播;发动团学干部为第二发言人,在朋友圈等个人社交媒体发表自己的正当言论,创造清朗网络空间,营造青春正能量的网络氛围。
对于学生发表的观点见解,鼓励采用青年之声、网络社区等已有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将大家的学习体会整理汇总到同一话题贴,便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也便于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理解程度,进而合理安排下一步的学习教育。同时,老师也可对学生的学习见解进行一一指导,在指导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除此之外,建立合理的奖惩措施,鼓励同学对于不正当言论的举报,同时奖励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并且有积极观点的同学。以团支部为最小单位,团支书担任班级网络监督员,及时发现班级同学所接触的不正当言论加以汇总并上报学院团工委,及时处理,监督网络环境。
3.联合线上线下,充分调动资源
由于网络自身虚拟化的特点,只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够,当然,只利用传统的讲座课堂式的教育也远不能够适应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唯有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扬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优势,结合线下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印象的独有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覆盖更多的青年学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依靠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相关教育类稿件,对高校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监管学生所能涉及的网络舆论环境,宣扬正确价值观,培育高校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结合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习到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进行实践应用,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容,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