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研究
2017-10-20赵振文闫杰
赵振文 闫杰
乒乓球在我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也深受学生欢迎,高校除了体育课外还开设了乒乓球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是,课内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应运而生,对学生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这一教学机制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乒乓球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乒乓球课程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教学开展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正规课程掌握牢固的乒乓球知识和技术才能在課外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高校要重视乒乓球课程建设。首先,根据学生的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高校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开设不同等级的课程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初级课程:可以讲解基础的乒乓球知识如乒乓球的起源、发展、价值等,此外教授基本的技能,如握拍手法、基本姿势、发接球等;中级课程理论方面讲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裁判方法,实践方面传授较高级的技法;高低课程理论方面包含乒乓球竞赛知识、乒乓球文化建设与欣赏,实践方面以各种战术训练为主。这样一来,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其次,乒乓球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如情境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增加锻炼机会
高校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升身体素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目前高校每周的体育课一般为2个课时,分配到乒乓球学习的时间则更少,单纯依靠乒乓球课内的时间来实现锻炼目的是非常困难的。面对这种情况,将乒乓球学习和锻炼向课外扩展,通过其他形式来的增加锻炼时间,提高乒乓球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乒乓球俱乐部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措施。首先,乒乓球俱乐部中有专门的辅导课程和辅导教师,学生通过参加俱乐部的辅导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技能,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融合和延伸;其次,在俱乐部中可以和其他同学就乒乓球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讨论沟通,不仅提高自身水平和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再次,乒乓球俱乐部定期举行各种比赛活动,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大大提升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俱乐部可以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乒乓球网络学习课程,拓展学习渠道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今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乒乓球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建设网络学习课程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网络学习课程中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乒乓球理论知識,介绍乒乓球相关的起源、发展、技术要领、赛制等等,可以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全面的了解;其次,乒乓球技术指导,包含各种技术的分解、要领介绍等的图片、视频、录像等;再次,乒乓球文化,包括乒乓球运动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优秀品质,国内国际比赛中的经典比赛视频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文化;最后,互动平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乒乓球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与教师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网络课程可以通过网络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学习体系。
四、建设一体化教学评价系统,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实施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中,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课程结束时考核学生对知识或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全面性和客观性方面有所欠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后,要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除了基本的技术和知识考核外,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习态度、锻炼频率、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价值观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使教学体系更为完善。
总之,乒乓球俱乐部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的建立符合当前高校的教育目标,迎合了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学研究,通过各种课程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JG16DB372。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