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7-10-20李柏桥付铭举
李柏桥 付铭举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诚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微时代”的来临为大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使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微时代”背景下,针对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建立信用体系等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现今,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网民群体,对微博、微信等新鲜应用的敏感度和兴趣程度非常高,获得信息、传递信息都以微博、微信为主,是微媒体的忠实“粉丝”。“微时代”在为大学生拓宽视野、强化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向大学生传递了大量未经筛选的欺诈、背信、极端个人主义等相关负面信息,对大学生诚信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优点,通过微媒体与教学相结合,搭建诚信教育微平台,丰富和完善诚信教育内容,进而提升诚信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避免学生出现失信行为,让诚信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诚信问题,要求严惩失信行为,让失信无处藏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更为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新的方向。2015年1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这深刻揭示了诚信已不仅是一种道德范畴,更是上升到了法律和制度范畴。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其诚信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最大推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大学生而言,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失信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各个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然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实际的诚信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理念陈旧、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式单一、教育体系不完善等,进而导致诚信教育效果较差、实效性不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较低。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技术能力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平台,将传统平台与微平台结合起来,既要通过微平台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扩大诚信教育受众,又要通过传统平台强调诚信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动融入网络,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诚信教育工作,提高运用新媒体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操作技能,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创设活泼、轻松的网络语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诚信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2.更新教育内容,增强实际效果
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重新审视诚信教育内容,摒弃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以学习诚信、校园行为诚信、交往诚信、就业诚信等为重点,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接地气”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内容生动、短小的特点和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料的优势,增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对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教育工作者要多向学生推荐充满正能量的公众号,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品质。
3.创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环境
要改进育人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模式,利用微媒体与学生进行平等、双向的互动交流,增强交流双方的信任度,形成活泼有趣的诚信教育氛围。要搭建多样化的诚信教育平台,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主流微媒体发布诚信教育信息,力求信息覆盖到所有教育对象,营造诚信文化氛围。要依托新媒体开设诚信教育微课堂,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具有实效性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构建诚信网络环境,培育校园诚信文化。要加强微平台舆情监控,掌握学生的诚信价值观,避免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
4.完善制度机制,建立信用体系
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诚信惩戒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机制,以系统化、规范化作为诚信教育的标准,以制度化和常态化为诚信教育保驾护航,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让诚实守信成为校园常态。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大数据,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录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诚信记录,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帮助学生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使个人诚信记录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基金项目:本文是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课题《“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JSZ-2016-B0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大连交通大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