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引思,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无限活力
2017-10-20徐晓培
徐晓培
当前中国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仍是阻碍中国教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这些教育方法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毫无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导学引思,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根据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导学引思,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做如下探讨,并提出几点可行措施。
一、通过情境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时期,学生还是处于青春期,拥有纯真的心态和充满好奇的心理,在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引思的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数学是一门以科学性、逻辑性为主的学科,处于义务阶段学习的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还不是很强,没有良好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在此时,如果教师仅进行简单机械地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会让学生感到课程的枯燥和沉闷,很容易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學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讲解知识,而是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然后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情境教学方法,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然后再将乐趣转变为兴趣,一旦学生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出来,那么,他就会有极强的动力去学习数学了,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数学是一门广泛运用于生活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也都运用着数学。从古时候的结绳记事法,到现在的卫星轨迹等,都无时无刻地运用了数学知识。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生活中广泛的例子,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的话,在讲课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很好地引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吸收。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让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可以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加以利用。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当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很平常的四角桌子,在角上钉一块木板,形成一个三脚架,桌子就不会摇晃,会变得很稳,然后再询问学生:“为什么桌子钉了根木板后就不会摇晃了呢?”,这时,学生都对这些知识感兴趣,就会开动脑筋,思考其原因。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讲解其原因,并将知识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引入进来,学生会豁然开朗,同时也会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程度。
三、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学生课堂思维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个性,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得教学方式,在这个独特的教学方式中,首要的前提是维持好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因为一个成功的班级,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前提。如果班级没有形成和谐的氛围,那么学生与学生甚至学生与教师就会很容易发生冲突,而这些冲突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教师帮助,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这些多媒体技术,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励志性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谈论自己心中的理想,让学生可以理解彼此,增进友谊。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安慰,在学生失意时给予鼓励。这样的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生生关系就营造了出来。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加以导学引思,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求知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究问题,那么良好的探究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引思,构建活力课堂。教师需要以热情的心态上课,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努力探究问题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可以感觉到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会少吗?而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可以让人按照自己的意识活动,充满动力的进行学习,因此,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从而刺激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種教学方法,对学生导学引思,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特殊处理,使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吸收这些知识,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为了让初中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格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导学引思,为学生构建活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海口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