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2017-10-20李光兰
李光兰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是十分必须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
数学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数学思维虽具有了推理、想象以及解决问题的简单能力,但是仍然缺乏靈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虽然已经具备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匮乏。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创设情境:熊大熊二去郊游份水果这样的场景。设疑导入:4苹果两个人平均分,每个人分得几个?2个苹果呢?1个苹果呢?学生都会答:“每人分得半个”,教师再引出分数。由此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乐,从而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
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结构的不同,教学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例如:思维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就小学生的數学思维能力水平而言,一般学生的思维要么属于“广阔却不深刻”,要么属于“深刻却不广阔”。那么,对于具有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学生,要指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揭露内在联系;对于具有深刻性品质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周密思考,协调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联系生活,丰富表象储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也不断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新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获得感性经验,就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思维活动有了坚实的基础,反之,表象匮乏,思维也会枯竭。例如:《初步认识角》一课时,虽然生活中处处有教,学生对角也并不陌生,但是还未建立角的概念。所以在新授时,首先我会引入生活中的实物:三角尺、红领巾、钟面和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多个角在一起,抽象概括出角的共同特征:尖尖的(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线(两条边)。之后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将角具体化到生活中,从而回归生活。一节课,思维经过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4.启发教学,充分利用变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总是互相交融,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中,通常采用“变式”,即突出本质特征而改变非本质特征,或突出本质特征而改变非本质特征,其目的都是为了加深对本质特征的理解,避免混淆。例如:《倍的认识》一课时,因涉及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所以创设小鸟2只、蜜蜂6只、蝴蝶8只这一情境,先学生感知和理解什么是“倍”。然后提问:小鸟有2只,蜜蜂有几个2只?一起来数一数。所以我们就说,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接着追问:不仅小鸟和蜜蜂的只数之间有倍数关系,小鸟和蝴蝶的只数之间也有倍数关系。蝴蝶的只数是小鸟的几倍?在一步一步的变式中,学生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种有层次的推进,积累了学生的认知经验,逐步达到对倍的本质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观察问题比较肤浅,思维具有表面性的小学生,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当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式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语言交流训练,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治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