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程科普化教学的实践及意义

2017-10-20倪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7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生物学科科学素养

【摘要】科普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对象,生物学科又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在目前使用的高中生物学科教材中存在大量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内容知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探索科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有效帮助,以及提升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实施科普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科 科普化教学 科学素养 教育实验 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58-02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内容涉及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多个领域[1]。科普化教学是张光敏、李悦等人在2012年《科普化教学法探索》一文中提出的,他们将科普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方式、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提出“科普化”教学的新理念。其主要意义是将科普教学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相适应,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那么,科普化教学与生物学科相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因此,笔者借鉴了已有学者对于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科普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意见,并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了本课题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生物科普化教学实践

1.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

实验设计:根据选用的生物教材结合生物教学大纲制订了科普教学计划,并编制了有关学生科普相关能力获得的前、后测检测题。本次教学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选取台州某重点高中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设置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实验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问卷,观察学生科学素养的变化,初步确定科普化教学对于生物学科的作用和影响[3]。

实施过程:课堂教学、实验课、课外小组活动和校外研究性学习[4]。

2.问卷内容设置及处理方式

(1)问卷内容:中学生的生物科普基础知识及科学文化素养的状况。

学生前后测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包括“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科普基础知识”测试题,分别是1-9题;其次是对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分别是10-18题。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第10题、科学意识第11/12题、动手意识第13题、对待科学的态度第14题、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第15/16题、现有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第17题,及对科普化教学的看法第18题[5-6]。

(2)处理方法:问卷的第一部分1-9题采用难度进行统计和结果差异检验。第二部分采用百分数法和二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实践结果及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完成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科普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任务,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1.实验对学生掌握与科普有关的生物知识的影响(1-9)

通过实施科普化教学,实验班对生物有关的科普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班。科普化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及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实验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影响(10)

实验前,实验班对生物课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人数分别是7人和14人,实验后,对生物课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人数达到8人和22人,有了少部分的增长,可以看出科普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有相对幅度的影响,而且从实验前和实验后对照班的总体差异值来看,也具有相对明显的差异。但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个缓慢增长、循序渐进而形成的,因此想要让生物学科成为每个学生都喜爱的科目,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3.实验对学生科技意识动手意识、科学态度、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团结合作精神的影响(11-18)

教学实践后,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问题设计,来调查反应学生实验前后科学素养的变化。结果显示,教学实践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科学意识、动手意识、科学态度、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Z值小于1.96。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实验组在各个方面都比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两组之间Z值大于1.96,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同学们开始转变对生物知识学习应用的看法,开始关注所学知识对于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应用,对于参加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也逐渐提升。他们非常愿意接受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科普,并认为将生物学科与科普化教学相结合,确实能够提高他们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教学实践结论

从问卷调查前后对比的结果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普化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中创造与现实生活与科技相关的情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迁移和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生物学习的良好思维和方式。

(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课、小组合作以及校外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使学生的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充斥着对科学知识、技能的向往,并能够在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强化学生对新兴的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重点问题的关注。

(3)通过一学期有关科普化教学的渗透,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人明显增多了,可以得到此次教育实验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挺.推进《200l-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新闻通报会[J]. 科技辅导员, 2001(3):6-6

[2]张光敏, 李悦, 孔维成,等. 科普化教学法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7):228-228

[3]付曉琛.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1-57

[4]张洁.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6:1-59

[5]张莹.中学生物教学科普化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王新宇.高中生物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3:1-23

作者简介:

倪卉(1993-),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生物学科科学素养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