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筑梦 民族脊

2017-10-20梁北北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凤林剑锋延安

梁北北

制造业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知名高中、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们用一双双巧夺天工的手为时代矗起丰碑,为祖国缔造荣光。

深海钳工管延安: 拧好两万颗螺丝

管延安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而他能做到零缝隙。

素材点拨

匠心独运 追求极致

管延安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它的作用是沉管对接时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管延安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从2013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管延安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了16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

甘于寂寞 缔造不凡

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如今却成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许多专业院校的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徒弟。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从业的初衷,也是他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航天匠人高凤林: 为火箭焊“心脏”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为火箭焊“心脏”,即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咬牙坚持,双手经常被烫伤。35年来他执着坚守,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素材点拨

咫尺工艺 大技贵精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全神贯注 坚守梦想

在焊接时得紧盯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10分钟不眨眼,那我就10分钟不眨眼。”

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高凤林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捞纸大师周东红:在宣纸上烙下青春

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100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是捞纸这道工序,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30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素材点拨

锲而不舍 方得始终

很多从事捞纸的人都转行了,而周东红说:“中国有句古话:‘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也是为了心中的一种荣誉感。” 他把捞纸当成自己的责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晨兴夜寐 不忘初心

周东红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我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也正是带着这种精神,30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感受着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錾刻中国品质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心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20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将诚实勤劳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素材点拨

追求极致 超越自我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貌似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是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做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精致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追求极致是孟剑锋对自己提的要求。支撑果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孟剑锋坚持纯手工,他觉得这样才配得上作国礼。

殷瓦焊工张冬伟:在超薄钢板上“绣花”

LNG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要在零下163度的极低温环境下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LNG船上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殷瓦钢薄如纸张,极易生锈,在焊接中,一个小小的漏点都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爆炸。张冬伟是我国第一批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工人,每次看到自己焊接的LNG船缓缓驶向大海时,便感觉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变成了值得的付出和内心的自豪。

素材点拨

钢板薄如纸 焊接如绣花

3.5米,走路可能只需要4秒钟,而张冬伟焊完一条这样长度的焊缝需要整整5个小时。张冬伟说:“我烧出来的焊缝基本上能够辨认出来,都是一次成型的,像鱼鳞一样均匀,我追求的就是像绣花一样,每一针都很均匀。”

苦练技艺通过考核

能够在LNG船上进行全位置殷瓦手工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过国际专利公司GTT的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之后,每个月都要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上岗工作。张冬伟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考取了合格证书,令外国考官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用爱岗敬业研磨工匠品质

宁允展是CRH380A型列车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全国从事该工序的工人不超过10人。宁允展研磨的转向架被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千米,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素材点拨

高速度与高品质

486.1千米,这是CRH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

实事求是 踏实做艺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两丝”钳工顾秋亮:打造“蛟龙”,勇闯深海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时难度最大的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极高。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他被称为“顾两丝”。

素材点拨

精密工艺 巧手传奇

“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0.2丝以下。0.2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依靠顾秋亮的判断。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

挑战极限 生命相托

43年来,顾秋亮赢得了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工匠是职业,也是态度,更是精神。依天工而开物,观物象而抒臆,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工匠做事,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求真唯美。把一份劳动角色做到如此,工匠就不再只是对工作身份的称谓,而体现出一种特定的态度,态度在经年累月的打磨之下又会成为精神。自古至今,工匠精神在中国劳动者的血脉里,从未缺失。endprint

猜你喜欢

凤林剑锋延安
Atomic-scale electromagnetic theory bridging optics in microscopic world and macroscopic world
Topological photonic states in gyromagnetic photonic crystals:Physic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蛼螯烧卖
张剑锋书画作品选登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高凤林 航天火箭的“金手天焊”
人 物
敬老梦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