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20喻莎莎郭彦荣

学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喻莎莎+郭彦荣

摘 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实践实训孵化体系的完善等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校地企三方协同合作培养平台,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高层次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地企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08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整个国际形势是高端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开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要实现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增加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这种变革使社会岗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给提供新生劳动力的高校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高校而言,如何转变办学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转变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四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所承担的都是制造业低端的原材料输出、加工阶段,因此,从业人员只需要具备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即可,不需要其他太高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而随着时代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从低端向中高端的层次转移,新兴服务贸易比重逐年加大,并向咨询、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渗透,这对贸易行业从事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人才,这是和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但以往的课程结构比例中“重理论、轻技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往往花费过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考试当中,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锻炼。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之一,现有课程多数把素质教育局限于理论上,偏重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案例的“纸上教育”,使学生在实现知识转化与技能操作对接时存在障碍,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够强。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就是“外向型”,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经营管理能力。学生特性以“自主”为主要核心,专业学习培养侧重于跨文化意识、国际商务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开放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厚基础、精英语、强技能”是本专业培养的三个方向,也是未来学生的三大特征。把专业核心课程和项目训练结合起来,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巩固,并结合部分经营管理等创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社会大系统的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共同教育方向培养。将英语的学习贯穿大学四年期间,将原版教材融入平时的专业学习当中,使学生不仅掌握日常用语,也可以实现专业英语的灵活应用。通过模拟操作课程的实验实践课程强化,使学生在校内就充分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各项业务工作,利用毕业论文实习一体化过程让学生把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快速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工作。

三、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

国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了以德国洪堡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学术型类型和与产业界密切相连的工程教育、职业教育传统,即实用型类型。美国的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把不断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以及对之做出迅速反应和最好的适应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征,即奉行多樣化的质量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呈现出学术型、精英型和应用型、技术型并存的情况;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地方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还在初级阶段,把企业搬进校园,通过实训课程把教学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自己组队创业,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也培育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地方经济结构存在差异性,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学生素质水平因地制宜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业创新教育对人才基础层次要求更高,学生需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当代国际经济变化形式非常熟悉,并且通晓国际贸易惯例和准则,因此在针对此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时,需要对其商务能力进行延伸,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从市场开拓到成交,从成交到结汇,从结汇到发运”的完整贸易流程。

四、实践实训孵化体系的构建

“阿里巴巴·速卖通大学”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对国际贸易前沿知识的熟悉与掌握,然后由专业教师搭建校内跨境电商培训体系,结合真实实际数据资料完善课程考核指标,并与通用公司合作开设置换课程,实现学生企业实习与校内学习之间的自由转换,考核队伍由专业教师和速卖通、通用公司人员组成,确保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写作能力达到全面评估标准。建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区、商务谈判区、物流业务操作区以及金融保险业务区,配备了一体机工作站、多媒体设备、办公自动化设施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软件等,可以开展国际贸易综合协作实训项目、外贸谈判业务、国际物流实际操作、金融保险实训以及国际电子商务等相关培养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外贸进出口企业和市场的感性认识,熟悉贸易流程及各种单证的制作与审核,并且认识到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差异和差异产生的原因。

五、结语

新教学模式主要体现“拓宽基础,提高平台,整合系列,立体推进”的整体要求,要求建设超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单一知识结构的局限,超越单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结构的局限,培养复合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同时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制,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教学信息,实行全程跟踪制度。与企业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指导和监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课程的开发建设、项目实训,并为改善师资结构提供决策咨询,并为地方企业孵化出大批针对性的贸易类实用性及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玲.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1).

[2] 郭艳,张群,王爱红.对我国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3).

[ 责任编辑 林 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