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20曾茜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理解力记忆力阅读兴趣

曾茜茜

〔摘要〕思维导图是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三年级阅读情况现状,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优势,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课辅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基本绘制方法,在阅读课堂中建构“集体统一”和“小组协作”两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对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成效显著: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记忆力、理解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兴趣;理解力;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13-05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現实的需求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中途接班三年级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处,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班缺乏阅读氛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低下;表现在难以理解题意、对于文章内容不能准确把握、表达不清等方面。如果不加以培养和提高,势必会影响知识的汲取。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将其运用于小学阅读上,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和高度组织性的图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的系统化理解和存储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能力。

因此,我尝试构建出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展思维导图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二、 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1]。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他把思维导图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三、研究设计

我从问题入手,通过确立研究目标,设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运用具体策略有效推进课题研究。(见图1)

四、实践策略

(一)阅读情况现状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基本满足阅读量的需求,年龄在9~10岁左右,刚刚步入少年期,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各项水平均已满足阅读需求。

1.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我班共有学生52名,男生29名,女生23名。问卷采用的是边会艳[2]编制的《小学生阅读兴趣调查问卷》,试测问卷共30题,其中5、15、23题为测谎题。信效度检验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说明信效度较高,该问卷符合使用条件。问卷实发52份,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下现状。

(1)阅读兴趣低

有31%的学生表示阅读量不大,有33%的学生表示,在电视和书中选择,他们更喜欢看电视。

(2)理解、记忆能力较弱

有38 %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很容易地记住文章内容,有25 %的学生表示不能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学生阅读能力前测

对本班全体学生采用《阅读前测测试题》进行阅读测试,回收问卷率100%且全部有效。阅读前测试题主要考察理解力和记忆力,包括四种类型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应用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时老师也可通过学生在学习后的思维导图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3]。

1.有效梳理阅读思路

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放射性的,而思维导图就是把人的这种放射性思维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它让我们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重点作为一个中心点,再由这个中心点分列出几个分支,几个分支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再逐步扩散开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勾画和梳理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更清晰、简洁。

2.促进阅读内容的记忆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把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版块的内容都联系起来,因为思维导图遵循着简单、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具有发散的图形特征以及丰富的色彩、图案,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记忆。

3.培养自主分析、思考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随时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质疑、思考并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思维方式。

(三)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感知阶段——通过心理活动课,初步了解思维导图

(1)阶段目标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主要活动是开展一堂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绘制法则,并要求学生识记。endprint

(2)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阶段:教师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引起注意,让学生回忆并针对这份自我介绍做笔记,通过展示几位学生的笔记,归纳出传统笔记的特点。再展示教师自制的思维导图笔记,通过对比,突出思维导图的优点,并引出主题。

团体转换阶段:介绍思维导图的起源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这一方法的兴趣。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文章的笔记实例,包括一些优秀学生及高考状元的笔记实例,引导学生明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维持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热情。

团体工作阶段:揭秘思维导图的法则。呈现“思维导图的法则”的阅读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热情且详细地向学生说明步骤、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中心主题。通过阅读文章,选出最能表达文章核心意思的关键词。把黑板当作一张横放的白纸,把主题写在中央,并画一个图像代表目标,长宽约5厘米,至少使用三种颜色,刺激视觉流动和强化图像在头脑中的印象。

第二,找关键词,确定主要分支。有多少个主要分支,就画多少从图像中央向外发散的颜色不同的粗线条,由粗到细,弯曲的,像树枝一样。在线条上分别写上主要分支关键词,从左到右,用全黑颜色的印刷体书写,便于以后阅读。

第三,理分支,绘制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分支为细线条,与相应的主分支相连接,三级分支与二级分支相连接,要在分支模式的内外做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

第四,联想關键图像。关键词要有相应可以联想和想象的关键图像。可以是代码,立体的,最好用三维图。图像可以引发广泛的联想,加强创造性的思维和记忆。

第五,上色。各种颜色贯穿思维导图的始终。可以个性,也追求美观。

团体结束阶段:学生交流对思维导图的看法以及本堂课的收获。

2.巩固阶段——以“集体统一教学”模型,引导学生绘制短文的思维导图

(1)阶段目标和教学模型

本阶段主要巩固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要点。在这一阶段,教师运用实例让学生尝试自主制作思维导图,教师起到监督、指导、评价的作用,教学活动主要运用集体统一教学模型。

(2)教学四步走

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和要点,然后让学生们阅读材料,该阶段的材料结构层次较少、主题较少。

第二步,自主学习。待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少量板书,给予一定适当的引导,降低制作思维导图的难度,保持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第一次的思维导图。

第三步,示范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依次增加后续文章的难度,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多次制作思维导图,挖掘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理解,完善思维导图。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要详细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及时发现学生们制作中的问题并帮其改正。

第四步,在学生制作完思维导图后进行阅读测验。

3.探讨阶段——以“小组协作教学”模型,引导学生绘制书本的思维导图

(1)阶段目标和教学模型

本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加阅读难度,完成绘制思维导图。本学期,要求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我的儿子皮卡》系列。在这一阶段,教师运用实例让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在组内交流并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再组间进行交流,查漏补缺,教师起到监督、指导、评价的作用,教学活动主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型。

(2)教学五步走

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建立氛围并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比如学生要阅读《我的儿子皮卡》之《惊叫》的第七章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鸭子四处飞蹿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到混乱、惊吓,然后发问:“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混乱?”从而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今天的阅读材料里就有刚才的解答”,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划分小组。为了方便管理,小组人数不能过多,一般4或5人即可。在学生阅读后,教师一定要再次提醒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要点、易错点以及思维导图着重要表现的重点,避免学生们制作错误的、跑题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若出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但是不要直接帮助其制作。

第三步,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进行探讨与交流时,一定要把握好民主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共同鉴赏,共同查漏补缺,总结出自己思维导图的优缺点,提醒学生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在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出现异议时,要经过集体评议,要总结出“哪里需要改?为什么需要改?怎么改?”并由代表进行记录,使同学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针对同个阅读内容要多次制作思维导图,挖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完善思维导图;当组内和组间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为了引导同学们养成查漏补缺的习惯,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表扬以及鼓励,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便于全体学生观摩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和同学们共同创作一幅示范性思维导图,学生们说,老师制作。在制作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同学们说,而不是代替同学们说。

第五步,对同学们进行测试,检验本节课的效果。对学生进行阅读试卷测试的测试题针对本次阅读材料编写的符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测试题,以检测思维导图的效果。

4.阅读测试设计

根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并在征求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小学生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提升理解能力是小学生的关键目标,记忆能力是考察思维导图抓关键词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因此抓住这两个维度进行考察,设计了相关阅读测试题,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每份问卷总分50分。测试题又包括前测测试题一份、后测测试题一份。endprint

测试题举例。

一、判断记忆水平的题

填空题:

1.当卡车里的鱼跑出来时, 抓得最投入、最卖力。

2.皮卡在纸箱里发现了 ,皮卡的爸爸给她取名 。

人物竞猜:

皮卡害怕一个人睡觉,他每天晚上会蹑手蹑脚地把皮卡抱进自己的房间,天刚蒙蒙亮时,又把皮卡悄悄送回去。 ( )

二、判断理解水平的题

选择题:

皮卡为什么不让收废品的叔叔把杂志带走?

( )

A.因为叔叔没有给钱 B.因为皮卡要自己卖杂志

判断题:

皮卡感冒了,特别喜欢戴口罩,原因是杜夏老师有一次感冒了也戴口罩。( )

问答题:读了《我的儿子皮卡》,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实践成效

回顾一学期的研究进程,我认为“思维导图”策略对提升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效果很明显,同时从中获得了以下成果:思维导图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期末阅读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个别和集体的交谈,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应用情况。通过交谈,发现71%的学生对思维导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接受思维导图方式的阅读教学,并认为这种方式对自己阅读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问到“对思维导图感兴趣的原因”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当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时,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记忆与理解。为了能使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更加充实、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观摩,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阅读材料,因此很难开小差,制作的思维导图也越发完整。当问到“你愿意把思维导图介绍给其他人吗”时,大多数同学表示愿意,原因是觉得这种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乐意分享好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们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还是持满意态度的,对于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记忆水平

通过对学生阅读的后测发现,思维导图能力培养策略实施对阅读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所提升(表1)。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由表1阅读试题记忆题成绩结果可知,前测平均值为23.00,后测的平均值为26.79,后测数值大于前测,可以得出,后测的记忆效果要高于前测的记忆效果。由p<0.01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的记忆水平有显著差异。

(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由表2閱读试题理解题成绩结果可知,前测平均值为21.98,后测的平均值为23.76,后测数值大于前测,可以得出,后测的记忆效果要高于前测的记忆效果。由p<0.05`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的理解水平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阅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记忆力和理解力。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著,卜煜婷译.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 2013.

[3]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新知学堂,2005(8):1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小学,温州,325401)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endprint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理解力记忆力阅读兴趣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我的理解力
你的记忆力好吗
160:1
非凡的记忆力等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加强学校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训道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超强记忆力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