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内因出发疏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五重心理

2017-10-20郭罡正

法庭内外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因子女案件

郭罡正

从内因出发疏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五重心理

郭罡正

恰逢暑期,正是青少年放松身心、愉快生活的阶段,但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审理的两起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又给我们带来警示:一案中,被告侯某(16岁)因QQ聊天过程中与原告高某(15岁)发生争吵、辱骂,遂纠集“哥们儿”4人(均系未成年人),开车强行将高某挟持到某废弃工厂进行殴打,后被警方给予行政处罚;另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周某(15岁)与陈某(17岁)、贾某(17岁)因打真人CS比赛发生矛盾,便各自纠集近20人在某中学南侧互殴,造成多人重伤。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频发,欺凌、斗殴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而这些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受伤者是莫大的伤害,即使对施暴者和旁观者也同样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值得深思。

内因——青少年自我失控的五重心理

长久以来,公众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的三方面缺失,较为全面,但对问题出现的内因却讨论不多,笔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发现青少年自我失控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存在的五重心理要素:一是好胜心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都是“追求优越”的,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等心理激励作用会正常出现,但一旦超过限度就会造成对社会和他人需求的忽视,表现出如自控能力差、遇事不冷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等,两案的被告人无不如此。二是虚荣心理。主要表现为爱面子,好攀比。在第二个案件中当警方问及双方为何群殴时,双方均表示,真人cs比赛中对方不守规矩,不“反击”太“没面子”。另外,这一心理也在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类犯罪中多有体现。三是侥幸心理。不得不说这是绝大多数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因。加之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认识模糊,或心存侥幸认为违法犯罪不易被发现,以致铤而走险,铸成大错。四是从众心理。两案中,侯某纠结了4个“好哥们儿”,周某、陈某、贾某等3人纠结的“兄弟”相加近40人,而这些“从犯”们参与违法犯罪则多是出于哥们义气或碍于情面,认为人多力量大,不容易出事,殊不知正是盲目从众才导致身陷囹圄。五是猎奇心理。“奇”的另一层理解便是“非常态”,本身往往带有一定不良影响,如网络、电影、小说中的犯罪手段和场景,青少年对此的抵抗力也普遍较低,进而盲目地学习和模仿,走上了不归路。

疏导——用更合理的方式准确化解“心结”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这五种心理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激励人们不断前进,只是一旦过限就偏离了积极的一面。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就需要疏导,用更合理的方式准确化解“心结”。

一方面要进行疏解。青少年的五重心理可能因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固化、扭曲,其疏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如好胜心理与虚荣心理,多是因为生活不尽人意,亦或是青少年表现、占有的“欲望”过强,其解决应当由长辈或身边的人“以身作则”“以案释法”,巧妙地指出问题,平和有针对性地帮其摆正心态。

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青少年不成熟的心智决定了其本身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等特点,一旦外界出现强刺激或诱惑,如果自身意志不坚定,就可能会产生违法犯罪的动机。而正确、科学的引导纠正是从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开始,固本强基,帮助青少年从小时做起,从小事抓起,促使形成守法精神、阳光精神、敬畏精神,自觉反感、抵制歪门邪道,筑起预防违法犯罪的天然“防火墙”。

再思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

青少年“心结”的疏导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天然“防火墙”,但基石却在于家庭环境这人生“第一课堂”。

在前述两个案件中,甚至社会上多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多数都存在家庭环境恶劣的情形,如家庭缺陷或“父母战争”,让教育子女的责任难以落实,以致子女放任自流,形成孤僻、自卑、冷漠、敏感等不良性格特点,进而好胜与虚荣等心理愈发强大,一旦受到教唆、引诱,极易误入歧途。再如一些家庭教养不当,或是娇宠溺爱、或是简单粗暴,甚至还有不沟通、“放养”等错误教育观念,使子女从小不是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性格,就是形成残忍、粗暴、逆反、好斗的对立情绪,导致他们视父母为仇寇,只有社会上的“兄弟”“哥们”才有“同情”和“温暖”,一念之差便会堕落成为罪犯。故而,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子女形成心理暗示,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不断加强法制学习,明规守纪,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

【后语】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在主观愿望上追求积极,但本质上是靠周边环境来驱动自己是积极还是消极。正如儒家“善端”“可欲”的观点,“善”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所以,提高德性,驱除暴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环境,才能有效疏导青少年不良心理,让青少年心中充满正能量。

猜你喜欢

内因子女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左脚丢鞋”案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