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龟山水库尾水渠水毁修复工程设计实例

2017-10-19李德明

水能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内力拉杆工况

【摘要】河南省白龟山水库泄洪闸尾水渠水毁修复工程设计中,根据其破坏整体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探索性尝试了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修复方案,达到了良好的功效。

【关键词】水毁工程修复;设计方案;地下连续墙

1.工程概况

白龟山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沙河干流上,壩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南郊庙候村,因拦河坝、顺河坝中间泄洪闸处有一座白龟山而得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下游有泥河洼滞洪区,是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年调节半平原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40km2,水库兴建于1958年,1966年竣工。为了提高水库防洪标准,1998年进行了除险加固,2006年完成,加固后总库容9.22亿m3。

2、水毁工程修复设计

2.1工程选址

从工程现场情况分析,防冲堰下游尾水渠中间有较宽的深槽,地势较低,施工困难。因此,工程可以选择的位置在交通桥至原浆砌石防冲堰之间大约100m的范围内。由于该处尾水渠总宽度在250m以上,为了尽量减少地下连续墙的长度,结合该处地形进行布置,选择距离防冲堰上游30~90m的位置,既可尽量避开不利的地势,也可保证地下墙两端插入下游渠段较为稳定且地势较高的河滩地段,避免地下墙从两端发生破坏。

2.2工程布置

分别在桩号0+916.00和0+927.40设置C30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上游墙墙厚为0.6m,下游墙墙厚为0.8m,长度均为160m,上、下游地下连续墙墙顶每隔2m设置一根C25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连接,连接梁的断面尺寸为0.5×1.0m,连接梁之间的渠底采用30cm厚C15混凝土砌石加10cm厚C25混凝土进行护砌,并在C25混凝土中配直单层钢筋网。为了衔接上、下游渠底,在桩号0+910.00~0+916之间设置1:3的斜坡段,斜坡段长度为6.0m,宽度与地下连续墙相同,亦为160m,斜坡段采用25cm厚C25混凝土护砌,斜坡段的起、始位置均设置深齿槽。

根据尾水渠的实际情况以及近年来水毁发生的情况,尾水渠遭到破坏并产生冲坑的位置一般是在渠道中间部分,两边河滩地势较高也比较稳定,因此地下连续墙只在尾水渠中间设置,并未深入两岸河堤内。结合周围地形,地下连续墙总长度设为160m,为使水流集中于中间部位,避免冲刷两端,将地下墙中间115m~120m长度范围顶部高程降为83.20m,而左右两端10m~15m范围顶部高程为85.20m,另外还设有2段各为10m长的过渡段。

根据地质勘探情况,下游地下连续墙墙身进入粘土岩3m左右,上游地下连续墙墙身进入岩面即可,上、下游地下连续墙墙底高程根据施工时实际地层情况进行调整。

2.3渠道整治和护砌

对于0+916.00以上部分尾水渠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护砌。尾水渠桩号0+900.00至交通桥之间损坏的浆砌石护底按原尺寸进行修复。0+900.00~0+916.00之间冲沟进行回填压实处理,其余部分根据地形和地下连续墙位置断面进行整治,使得水流顺畅并尽可能集中于中间。

2.4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计算

a基本资料

地下连续墙墙体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密度g=24.5 kN/m3。根据勘探资料和工程布置情况,下游地下墙底部应插入粘土岩层。

按可能发生的最危险时的状况来进行计算,假设此时下游中砂层被淘空,砂砾石层部分遭到破坏,下游形成深度7m左右的深坑。

b计算工况

工况1:尾水渠不泄洪,上游水位81.5m,下游水位81.0m;

工况2:泄洪闸下泄50年一遇洪水时,尾水渠水位92.45m;

c地下连续墙最小嵌固深度Dmin计算

本方案将AC视为拉杆,CD视为锚钉,根据根据力矩平衡求得支护结构AB墙的最小入土深度Dmin。h为上下游填土高程差,计算中取h=8.2m。D为连续墙插入深度。经过计算,连续墙嵌固深度和隆起验算计算成果见表2-1。

e拉杆AC内力求解

根据弯矩平衡由即可求得拉杆AC拉力。取嵌固深度D=6m。按每隔2.75m设置一根拉杆计算。拉杆AC内力计算结果见表2-2。

2.5地下连续墙结构计算

a基本资料

地下连续墙内力计算只针对下游墙进行计算。根据下游连续墙结构布置和槽段划分情况,采用抗滑桩计算方式,以每个槽段做为一整体进行计算。

b计算工况

(1)工况1:尾水渠不泄洪,上游水位81.5m,下游水位81.0m;

(2)工况2:泄洪闸下泄50年一遇洪水时,尾水渠水位92.45m。

c内力计算

桩身内力计算采用弹性地基反力法,本次计算采用“M”法。

计算软件采用《北京理正岩土系列软件4.5版》。

主要计算参数:桩长为14.2m,考虑地下墙下游中砂层全部被破坏,砂砾石层部分被破坏,此时嵌入深度为6~7m。砂卵石的比例系数m为50MN/m4;粘土岩比例系数m为50MN/m4;墙后填土综合内摩擦角: 28°;墙背与墙后填土综合摩擦角: 26°。计算结果见表2-3。

3、结 语

目前,该项工程已按设计方案实施完毕,交付运行,经过近四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取得了很好的防渗效果。

作者简介:李德明(1983.8.17),男,汉族,河南项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内力拉杆工况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西安市公交线路模态行驶工况构建
基于HYPERMESH某校车转向零部件强度分析
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
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
中速磨煤机拉杆密封技术
“内力觉醒大学”需要监管觉醒
沙发双人床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水平边缘构件受力分析
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体装配式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