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构建①
2017-10-19巩雪梅
巩雪梅
[摘 要] 通過调研医学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探索构建符合医学院校特点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量化设置学分考核系统,构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4个3的工作模式,为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成绩单;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26-02
2014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团中央将“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确定为高校教育成长服务类创新试点项目。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新观念、增强自主发展动力的有效载体。201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重点推动工作,以北京、江苏作为试点,以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4家高校作为指定试点单位,还有200余家高校正在试行“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有些高校的运行模式已经相对成熟。
一、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工作时效差
通过对部分医学院校领导、行政干部、专任教师等走访调研发现,教师对话活动的不重视率达到一半左右,学校曾参与过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师占一半左右。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有很大部分教师对第二课堂的建设不够重视,一是事务性工作较多,二是认为团学工作以稳定为主,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医学生第二课堂开展影响第一课堂授课。
(二)缺乏有效引导调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育层面来说,高等教育首先要满足第一课堂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缺乏对第二课堂的正面科学指导,使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引导调控。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加之在入学之初对第二课堂了解不够深刻,学校生活中一般是根据个人爱好行事:有的忙于专业学习,将时间精力都投入到第一课堂;有的沉迷各类社团文体活动,学业一塌糊涂。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受限会导致在学生毕业时,除学业成绩外,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劳动态度等均是模糊概念,很难进行量化,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鉴定。
(三)资金投入不足,活动场地受限
学校根据人员配比,向相关部门、各学院拨发团学活动经费,人数较少的学院经费比较紧张,而各类社团除在大型活动时有资金资助,日常活动多数是自筹经费运行,使第二课堂的开展面临经费困扰。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场地太大,多媒体报告厅多用于各类教学科研学术报告,没有容纳300人左右的中小型学生活动场所,给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便。
(四)缺乏稳定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第二课堂层次和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目前学校配有专门的第二课堂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主体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且大部分是兼职状态,实际运行中70%以上的活动是由临时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工作指导。由于教师考核主要考核教学科研,致使很多教师把第二课堂当成辅助性工作,并且受自身专业和技术水平限制,很难达到第二课堂在专业性、技术性上的高水准、高要求,影响了第二课堂整体层次和水平的提升。
(五)第二课堂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
各级团学组织往往都有工作惯性,沿袭历届的形式开展,为增加吸引力,多喜欢开展娱乐性活动,有内容雷同、项目重复现象,不能充分激发参与者的活动热情,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对精品活动、个性活动的需求;而科技、思政教育类讲座多是按照比例派人参加,学生有被动充数的参与感,本来感兴趣的讲座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二、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
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行相关管理办法,如《滨州医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把活动课程以学分制的方式记录,达到规定学分要求的学生才能正常毕业。根据学校第一课堂学分制灵活设计,实行弹性学分,共有8个大类课程,总分5个学分,分为必修和选修活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个学分,包括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文艺体育等,选修课程1个学分,包括社会工作、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
2.物质保障
资金方面,争取企业赞助与学校专项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经费问题,大型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可申请专项划拨经费支持。师资队伍方面,稳定整合现有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根据课程需要新选聘部分校内外指导教师,通过走访、实践、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场地方面,校内场地建立中小型专用团学活动场地,满足日常中小型团学活动使用;增加实验室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满足培养医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需要;校外场地通过与教学单位、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高校周边社区、各养老院、幼儿园等联谊,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学生就业选择做好铺垫。
3.技术保障
共青团中央研发的“到梦空间”系统,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硬件支撑和技术保障,通过实时记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数据和信息,实现“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量化考核、动态跟踪。“到梦空间”系统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系统的研发、维护和培训,能及时调整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激励措施
1.学校维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广和落实需要政策资源的支持,必须从学校层面抓起,通过建立奖励政策,学校提供人力、财物等资源,专门用于支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行,从学校层面保证政策的执行落地,并将执行情况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评优等挂钩,提高相关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在师资待遇方面,为承担第二课堂的授课教师提供与第一课堂教师同等的待遇支持,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
2.团学组织维度
发掘利用社团、学生会等各级学生组织力量,既要发挥这支队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要做好教育引导。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实行项目申报制度,申报成功后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根据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奖励,同时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大数据对各级团学组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活动经费、评优、社团升级等挂钩。
3.学生维度
第二课堂建设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关系活动的进展和效果,因此需要将第二课堂成绩制度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选先、组织发展等挂钩,尤其是在优秀团员推优入党环节把好关,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第二课堂成绩制度运行取得实效。
(三)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體系
1.管理机制
成立一个独立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或副院长任副组长,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负全责。由校团委牵头,组建学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运行中心项目部,按照“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实施办法,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分团委、各团总支按照活动计划,组织落实所在学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相关工作,实现“校、院、班”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2.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借鉴第一课堂良好的教学模式,也要尽量突破第一课堂相对固定和单一的局限,发挥第二课堂丰富性和综合性的优势。第二课堂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活动课程两大课程体系构成,将学团工作课程体系划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其他等八个模块,所有课程由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制订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共同组织实施。
3.层次化课程体系
科学设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年级需求,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将思想成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二年级重点工作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社会,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素养;三、四年级重点在创新创业、实践实习、技能培训方面,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专业学习兴趣小组、专业社会实践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四)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考核机制
1.制定一套完整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绩效考评制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考核主要由第二课堂成绩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由校团委进行监督,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客观为主,兼顾主观”的原则,实行“谁发起、谁申报、谁考核”的机制,从客观上建立可量化的科学考核体系,根据学生在活动开展期间的出勤、精神面貌、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实行全过程考核。组织部门根据要求进行考核赋分,参考活动服务单位的评价,并由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2.多样化考核方式
完全人工化的考核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实现,一是由于课程数量实在太多,二是由于考评的人员数量有限,因此采用人工打分和现代化的网络平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合理。首先考评要根据参与活动的人员身份不同,设定不同的基础分数,其次考评要考虑现场效果、学生参与情况、观众的反响、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分数的加减,最终每一位不同身份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得到一个科学、公正的评定。同样,根据举办活动的层次及活动效果等情况,对活动举办方也会受到考核,并作为下一步承办活动和资金支持的依据。
3.将用人单位引入考评体系中
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需求,把第二课堂成绩单逐步推动成为社会用人单位衡量评价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依据,努力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社会认可度。在第二课堂部分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其中,搭建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平台,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使用人单位参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丹丹.关于探索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的内涵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9):89-90.
[2]居锦华,居水荣.如何有效打造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229-231.
[3]王茜,马德刚,李义丹.高校课外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析:以天津大学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为例[J].黑龙江高等研究,2016(6):142-144
[4]赵振武,刘斐,唐玲,等.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文化与交流,2012(4):295-297.
[5]张国境,金洁,王伟,等.医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5(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