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换生学分认定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探究①

2017-10-19汤苗苗,钱雪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教学管理

汤苗苗,钱雪娟

[摘 要] 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到来,高校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交换生数量渐增,基于学分制的交换生学分认定工作必须规范高效、以生为本,交换生学分认定教学管理中面临教学管理信息化宣传不够、教学管理主体即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学分互认系统中认定操作程序过于机械化,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权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关 键 词] 交换生;学分认定;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24-02

随着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逐渐推进,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校逐步开始重视加强国际间的学习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到境外交流学习。2015年9月我国领导人在美国访问演讲中也指出:“中方支持未来3年中美两国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而在推进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学分制与学分互认体系的合理运用是加强校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基于学分制的校际学分互认可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院校间优势互补。

一、相关背景概念和现状综述

(一)概念厘清

1.交换生。交换生是指高校之间通过创建校际交换生项目,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和学分互认协议后,选派到对方高校交流学习一段时间的学生。

2.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优势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向,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和个性发展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攻方向自主选择课程、时间和授课教师。学分制的实施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学分认定。根据校际之间签订的协议规定,交换生在前往交换学校修读一段时间的课程后,成绩合格者可以取得交换学校课程的学分。返回学校后,通过相关部门组织认定,将在交换学校所修课程的学分转换为本校相关或相似课程的学分。

(二)高校交换生学分认定现状

目前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主要有:北美地区学分互认系统、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亚太地区跨国学分互认体系。以上模式主要特點是以国家和区域层面为主积极推动,形式多样,操作流程及配套运行机制较健全,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

我国高校交换生教学管理中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1)高校学分互认体系建立起步晚,积累的经验较少。自从实施学分制以来,我国高校就开始探索学分互认的管理机制。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学分互认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和学分互认体系相关的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严重不足,没有很有力度的保障措施,交换生学分互认中出现问题时,将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3)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高校内部的学分设置程序不够完善。

二、交换生学分认定教学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交换生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国高校的做法一般是以行政管理为主,教务处、国际交流处等职能部门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过程的操作、管理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结果的反馈四个方面。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管理相关规定信息化宣传不够

一般情况下,交换生在准备提交申请学分认定前,并不是很清楚所在学校关于跨校选课的具体要求、学分认定的规定、学分认定的具体流程和所在交换学校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等问题。因为所在学校的官方网页上没有相应的常规通知,学生如果有疑问,只能通过师兄、师姐口口相传,最多是通过相关工作管理老师口头相告等方式了解情况。校园网络的信息服务功能发挥得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学分认定模块的规范通知。

(二)教学管理主体——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

学分认定教学管理工作中,交换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通畅、沟通交流至关重要。当交换生遇到问题时,一方面有些学生不喜欢主动和老师交流,“随大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负责的工作覆盖面广,事务繁杂,学分认定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会介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导致不能全面、准确地解答问题,甚至会有错误信息的扩散。

(三)学分互认系统中认定操作程序过于机械化

一般高校对交换生学分互认的操作程序规定是:“交换生在交换前,应了解对方学校的拟修读课程的教学简介、课程大纲等材料,并填写《学习计划表》,经所在学院同意后,报教务处审定备案,学生在外学习期间,国外高校安排的课程或实习应该与《学习计划表》一致。交换生返校后,提供交换学校的学生课程评价的原始材料、成绩单等材料,学生所在学院根据《学习计划表》及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对课程进行逐门审核,未列入《学习计划表》的课程不予认定。教务处对学分认定的情况进行终审,并计入学生成绩档案、备案。”通常,交换生学分认定操作过程中,交换生所在学院考查学分能否被认定的主要标准是外出修读的课程名称是否与本校培养方案中课程名称一致或类似,或课程内容相似但难度必须大于或与本校转换课程的难度相当。其实这样并不完全合理,比较机械化。同一门课程,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可能会存在翻译上的区别。这样的学分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学分制的初衷相悖。

(四)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权受限

在交换生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是以行政管理为主,教务处、国际交流处等职能机构发挥主导作用。从管理政策的制定到实施,选课方案审核、申请拟学分认定到返校后课程认定、学分转换等各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处理,而教学管理人员未必对交换生学分认定的特殊情况及所交换学校课程的具体情形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也很低。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学生对制度的高度服从,忽略了他们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应拓宽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渠道,关注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加强管理工作结束后学生的看法和建议的跟踪调查,按照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改善高校交換生学分认定教学管理状况的措施

(一)成立专门教务管理小组,充分利用官方网络,做好前期政策宣传工作

高校应成立专门交换生教务管理小组,主要由各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院教务秘书、教务处和国际交流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各负其责,有问题各部门及时沟通、合作支持、高效解决。在交换生出去、返校学分认定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交换生教务管理小组的工作人员给予学生细致、准确的指导。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完善对学生的服务指导,常见问题的解答和相关表格、相应规定等应挂在高校官网相应的学分认定管理模块上,以便交换生随时查看,并按照时间节点及时提醒交换生关注。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应体现新的教学管理观念,关注学生的合理诉求,指导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与帮助。

(二)不断加强高校交换生学分认定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增强师生互动沟通

交换生学分认定中的政策和要求也是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变化的程度不断改变的,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查研究的意识,及时做好信息传递后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与反馈工作,经常了解交换生的诉求,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看法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建议,成立专门的QQ群、微信群等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平台或者定期召开师生见面会,对交换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最终为完善交换生教学管理制度,为做出理性决策、寻找对策找到基础和前提。

(三)完善选课制度,增强校际之间教学管理机构的联络

基于学分制的学分认定制度要求学校努力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课程需求。签订交换生协议的学校需对彼此开设课程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以便更加客观准确地制定、衡量跨校选课和课程认定的具体要求。在学分认定过程中如果存在差异或异议,交换生所在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沟通了解交换学校的课程情况,结合交换生反馈的实际情况,妥当给予认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弹性,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为学生学业和个性发展提供各种可选择的空间,完善选课制度,力求使交换生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课程。

(四)保障交换生参与高校学分认定教学管理权利

教学管理者应增强“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让交换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反馈问题。提供相应平台,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讲座等多种途径宣传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高效、有序运作献计献策。教学管理者应认真听取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学分认定教学管理小组中,可选择学生作为代表,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发挥学生的参与管理作用,要改革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就必须努力构建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为特征的新的教学管理体系,聆听学生的呼声,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完善全程都给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6-137.

[2]蔡先金,宋尚桂.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35.

[3]张继龙.论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学分互换制度[J].阅江学刊,2012(2):72.

[4]杨天华.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学分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