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拨款改革的探索
2017-10-19颜彩飞
颜彩飞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趋重视,地方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高职院校在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拨款中还存在不足,必须探索优化高职教育财政拨款措施,发挥财政拨款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 键 词] 财政拨款;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76-02
高职院校对财政拨款资金的有效合理运用,对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财政拨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一)明確科学的发展目标
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是维持公办高职院校长期运营的重要来源。如果高职院校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必然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对高职院校形成科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就能杜绝资金的浪费,合理规划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能使高职院校顾全大局,统筹各个部门的发展,进而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二)转变传统资金分配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各部门向上级要资金,上级领导就批复”的传统的资金分配方式,长此以往,会浪费大量的资金。而上级部门往往有着很随意的审批流程,对于非重点的、次要项目准许申报经费。而采用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实现评价各项目成果和效益,事中跟踪监督和控制、事后评估等,由此对资金采用效益高低及重要性的顺序进行分配,对传统资金盲目性的分配进行了规避。
(三)建立与完善奖惩机制
采用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能全面和深入地分析各项目的预算执行结果,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总结,奖励那些具有较高资金利用率和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同时,批评和惩处那些资金浪费严重的部门。只有构建和完善奖惩机制,才能使各个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并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拨款现存问题
(一)高职教育拨款分配不合理
对于基本支出预算,一些地方高职院校依据综合定额方法进行预算,基本支出拨款预算编制粗放。定额标准多年不变,根本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一万二的标准拨款。一些地方因为缺乏财力,对高职教育的经费需求无法满足,依然对“限额补助”及“基数+增长”的拨款模式进行沿用。
基本支出拨款和项目支出拨款不具备合理的结构。一些地方政府针对高职院校设置了名目繁多的专项经费,对教育经费分配中项目式拨款的地位不断进行强化,一些地区项目拨款额度要比基本支出拨款大出很多。这种相差悬殊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比例,导致高职院校财政拨款结构严重失衡。
(二)高职教育拨款与绩效考核不能紧密结合
目前,高職教育财政拨款投入不能产生较高的效益。它主要是依据国家发展思路,对预算进行分配,因为对高职院校个体的发展需求不重视,而使一些学校的资金匮乏,而另一些资金又过多。对于高职院校成果转化和科学研究的拨款方面,也具有较低的经济效益。一些高职院校具有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一些高职院校则具有较高的运行成本,无法合理利用拨款经费。
高职院校拨款脱离了绩效考核。尽管教育部规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但评估结果却不能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拨款水平。在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机制中,需要实施多种混合拨款模式,以更好地监督和考核各高职院校经费使用效益。一些高职院校对于短期效益过于强调,在评审重点学科考核中,因为基础学科会产生较慢的经济效益,同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常常忽视其发展,在政府拨款中处于劣势。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处于投入不足的境地。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这种拨款重视近期效益忽视长远效益的倾向。
(三)教学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匮乏
首先,忽视非财务评价指标,对财务评价指标过分重视。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都是评价教师人员的支出回报、教学设施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对教学成果的应用。但是,教学专项资金非经济成果的评价指标却很少。因为缺失非财务指标,而不能产生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其次,缺乏准确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比如,所制定的支持标准都是从各高职院校搜集的,因为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误差,因此对标准的准确性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因为存在着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是仅仅使用一个衡量标准,势必有失公允。
三、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和财政拨款改革措施
(一)构建稳定的高职生均拨款机制
首先,作为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经费应以财政投入为主,以保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渠道的作用。为了使财政投入主渠道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将财政预算的审议和问责进一步加强,当年财政预算是否达到教育经费占UDP比重4%的标准。而高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是否占据合理的比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决算中教育经费法定“三个增长”落实情况的内容应充分披露。
其次,对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投入方式大力推进。经过长期摸索证实,财政拨款中,“基数+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而“综合定额+专项经费”的方式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更加弱化。通过综合对比和分析,以学生人数为基数,对其他因素综合考虑,以此对拨款方法进行调整。这种生均拨款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好的选择,并已经被社会各界所接受。目前财政拨款的重点是:要达到生均拨款一万二。
最后,对高职院校之间财政投入水平进行均衡,对于各地区、各层次高职院校生均投入指导水平进行制定,并逐步平衡其财政投入水平。
(二)构建多方协调运作的拨款模式
目前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向高职院校拨款,因为政府部门具有相对有限的精力,很难掌握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因此,极易干扰拨款分配。为此,可对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借鉴,改革运作机制。引入拨款中介机构,利用有关的研究咨询机构,由中介机构进行相对独立的运作,将财政拨款直接与评估结果挂钩。
由中介组织对高职院校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构建“政府—中介—学校”三方协调运作拨款体系。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职责主要是:明确高职院校拨款的基本政策、政府资金支持导向,通过相关的经费管理方法的制定,监督和指导高职院校和拨款中介,以真正落实政府意志导向和国家目标规划。
(三)优化资源配置按绩效拨款
从理论上讲,绩效拨款方式具有诸多优点。但因为高职院校具有难以计量及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方式只能作为补充高职院校拨款的分配方式。引入绩效拨款方式,首先,需要对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进行编制。绩效预算是指对于申请拨款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以及每项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实现这些目标计划事项的费用需求。其次,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评价高职院校绩效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对既定的评价程序的遵循,并依据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而得到评价结论。并据此来调整下一周期拨款分配中的数额调整,实行奖优罚差。
(四)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
专项策划与立项阶段所实施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在专项预算管理工作范畴内。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融合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专项管理的能力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教育思想。
从学校层面,应对财政拨款的需求性和规划性进行综合考虑。规划性要求专项的申报与学校的发展布局和整体规划相符。并与本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甚至还需要对学校的整体建设和本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综合考虑。不同的年度,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清楚哪些是应该优先立项的项目,只有将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捋顺,才能对轻重缓急进行更好的把握。实施项目预算應严肃认真,只有项目设计合理适用,才能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而预算环节不认真,则会直接导致财政拨款的不规范。
(五)开展校内绩效与财政绩效评价
首先,财政绩效评价流程的关键,就是要求中介机构严格执行。加强现场考评力度,中介机构应亲临现场,搜集资料,并以录像和图片等形式,保存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专家能够准确掌握考评时的细致点。为了对专项总体金额的覆盖率提供保障,应加大抽取样本数量。做到抽样工作的有效和科学,确保所抽取的样本金额结构符合项目单位的专项结构。
其次,校内绩效评价因涉及诸多的项目数量,同时缺乏统一的绩效目标,因此,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关注科学项目创新是否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否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可对财政绩效评价的方法充分借鉴,依据财政最终批复的详细预算明细,作为重要核减标准。
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财政拨拨款中,还存在项目管理责任不明确、资金核算不规范以及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急需将工作落到实处,分清全责,重点探索财政拨款改革路径,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拨款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我国高职院校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丁业彬.高职教育财政拨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戚森源.高职院校財政拨款模式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4).
[3]朱爱国.以生均标准为切入点完善高职经费投入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
[4]王自荣,王庆岭.甘肃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测算[J].发展,2014(11).
[5]桂财.广西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N].中国财经报,2016-01-26.
[6]蒋君红.学校“贵族职工”成因及对策初议[J].广西林业,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