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地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7-10-19王成旻
王成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为高校培养出优秀的经济学人才非常重要。地方财经类高校教育应当坚持与社会的需求作为引导,根据优等教育的秩序,将培养人才的创新型作为培养经济学人才模式改革的核心。根据创新教育培养经济学人才的五种因素:先进教学理念。明确培养人才的标准,培养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系统型人才的过程,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都认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得》研究的“创新”。《熊彼得》认为创新是有关生产主要因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英国学者将创新的理念扩展至创新、发明、扩散三种理念,将创新划分为逐渐式创新、骤变式创新、新技术创新、新技术经济式创新。而新兴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属于在新生产主要因素的创新,更主要的利用无形要素实现新组合要素。根据这方面的结论,创新的基础将是专业知识与人力资源,尤其要加强重视累积知识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这样理论的背景下,必须特别重视创新教育。以此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任务,也作为高效的源泉与发展力的关键。
一、根据创新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
在不同类型的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需要面对研究大学与高职院校两大压力:怎样才能根据自身具备的资源条件来顺应社会的需求,主动按照高等院校教育的规则,这是确定创新教育的培养人才标准的重點。
在分层高等院校教育的体系当中,地方财经类大学主要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既不同于统一性的重点大学,根据精英教育模式加强培养学科型人才,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仅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出实务操作型人才;而是应该将精英教育与大众型教育两种教育的优势与特点进行统一,走适合自身实际且学科独具风格的发展路线,这样不仅使学生奠定宽厚的基础、提高素养,利用交叉复合、知识迁移、能力转换,加强实践验证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积极的培养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与竞争力的人才。
二、根据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的方案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将培养人才的方案进行全面的优化,将教学内容与课程合理的改革,为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知识夯实基础,这也是构建科学知识型人才与素质结构的内在需求。为此相关大学实践了2+2的培养方式,构建出平台+模块的教育体系。就是说根据前几年学科大类全面的打通培养,建立出通识教育的课程、公共教育基础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等四位于一体经济学类家培育的基础平台,奠定学科的基础;在后两年中分别构建的专业课程模块,学生按照个人的志愿与兴趣迈入多样化专业学习模块当中,通常都是由专业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模块来完成有效的培养过程。
三、根据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
贯彻学习与思想结合,知识与行动统一的教育观念,根据以往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变成以能力为核心作为培养人才的新型模式,更深层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将传统中教学过程的固定形式转变为选择性互动的教学过程,将传统教授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先进技术合理的引入,在此过程中,培养人才的质量就能有效的提高。
引进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等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将传统滞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这样就能合理的调动出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采取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革新传统经济学科的专业,还要加强改革传统教育中的管理方法,改善教育理念,促进经济学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与经济学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充分的采取本科生导师与助教的有效制度,促进教师合理的对学生因材施教,强化教师专业指导与学术引导。例如,引入助教之后,师生可以通过对任意的问题根据探讨、角色扮演、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加以讨论,出现一种边干边学有效的学习途径,促进学生参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問题的能力。
四、根据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机制
在改变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化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积极的鼓励教师将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合理的融入课堂的流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如果将创新学分制度合理的引入,提倡学生主动的参加学科竞赛、科技与科学研究活动,利用创新课外科技活动来获得学分,促进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但凡在校学生在学习阶段所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取省级或者以上学科类型竞赛的奖励,经过学校教务处与科技研究处的判断,促使学生适应学分的条件,可以评定学生成绩与科研登记和创新奖励的学分,明确的记录学生的学籍卡。再例如,可以通过对考试制度的全面改革,重视考试制度对引导学生所发挥良好的作用,可以采用考试指挥棒加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改善教师的科研体制、奖罚体制,产生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科研的综合体制。对教师的科研奖励重点偏重三高一费,就是重点奖励水平高的论文、级别高的课题、层次较高的学术会、横向课题经费。帮助教师积极强化国内外之间学术的相互交流,自主开展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经实践研究证明,依附专业学科团队强大的科研力量,将学科最新型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的实际内容当中,这样就能在很大幅度上提高学生学术的水平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