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思想政治”育人模式的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2017-10-19蒋勇
蒋勇
[摘 要]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必修环节,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实践是创新工程硕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可沿着意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思路探索。通过对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工程实践+思想政治”育人模式实践的实效分析,认为工程硕士企业实践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可行的,具体可以围绕理论学习、宣传载体和个性管理的信息化展开。
[关 键 词] 工程实践;思想政治;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20-02
随着工程硕士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环节的特殊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培养需求,寻求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和载体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将信息化运用到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环节高效应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工程实践+思想政治”育人模式,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對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实践+思想政治”育人模式信息化的思路
(一)树立信息化意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相关群体的信息化意识,只有意识上接受信息化趋势,才能把信息化转化为实际教育中的方式手段。对受教群体研究生而言,要培养信息化学习的习惯,自觉维护信息网络的健康与安全;对学校领导而言,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引导师生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要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模式,不断丰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管理者,要适应信息化管理常态,尝试建立“大数据”平台,逐渐将传统的、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信息平台衔接,提高服务能力与质量。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和手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劳动工具”,决定着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相互关系,对思政工作的效率与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以研究生学习特点、生活习惯、日常活动等方面作为主线,分别设置网络课程平台、师生交流平台、网络宣传平台及虚拟社区平台等。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环节受时间、空间限制,难以接受集中的、面對面的教育方式,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对创新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
实践告诉我们,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人才培养中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目标一致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不可或缺[2]。笔者认为,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管理,应充分考虑企业实践的时空特点,重点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数据信息化、动态资料数据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基础数据信息化,就是把学生、教师、管理者等个人基本信息建成电子档案,形成个人信息查询系统,随查随取,及时更新。动态资料数据化就是将学生个人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例如品行记录、奖惩记录、证书证件等以数据形式记录在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信息传输网络化是指信息发布、师生交流、群体讨论等实现网络化、虚拟化,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工程硕士企业实践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新手段。
二、“工程实践+思想政治”育人模式信息化实践
为深入贯彻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江苏理工学院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注重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多途径建设实践基地,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为充分利用企业平台,江苏理工学院结合“工程实践+思想政治”理念,提出“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研究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一贯打通,以企业亟须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将研究生的企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等环节有机整合。“四结合”模式将工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并在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遵循意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思路,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时空受限的矛盾,能更好地满足国家所需,为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以“工程应用和高技术高技能”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在工程硕士企业实践环节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实践中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理论学习信息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既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价值诉求。[3]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不断加强信息化意识,将课程从传统课堂延伸至网络,延伸至培养全过程,实施“理论教学双延伸”工程。学校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提供给研究生一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堂资源,包括名师网站、掌上课堂、网络自习课等,帮助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阶段及更高年级继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将学习进度与相应的评奖评优直接挂钩。学校定期开展“网上一堂课,微信一句话,观点一起论”分享活动,让工程硕士将网络学习的所思所想分享至研究生微信群,针对热点话题进行微信聊天式大讨论,既巩固了网络课堂的知识,又促进了研究生的思想交流。这种充分利用当下主流自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工程硕士在校外实践期间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明显提高。
(二)宣传载体信息化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江苏理工学院坚持把宣传思想工作与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宣传模式与载体,努力适应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学校创新探索新媒体“大宣传”模式,建立了“江理工小助手”“江理工研究生教育”等一批微信公众号,由学校宣传部门推送传达国家、省、校重要思想动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持之以恒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态。各二级单位通过骨干通讯员培育群微信平台或者校外媒体平台自主审核并发送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向、新典型,提高了二级单位宣传对内对外的自由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泛宣传。借助“大宣传”模式,学校在工程硕士群体中开展“实践+思想政治”自媒体展示活动,鼓励每位工程硕士将企业实践心得体会、思想动态附加相关图片分享至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自媒体手段让工程硕士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宣传中。
(三)个性管理信息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根本宗旨是要服务学生。江苏理工学院针对不同研究生個体,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与管理,在全校范围内实行“1→2→N”信息传输模式,即以学校(研究生处)为信息发布者(即为1),两个领域(即2)以学校信息为基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向各相关学院(谓之N)发布信息指令执行相关工作。例如,在学校开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研究生管理部门安排专门教师从事工程硕士网络心理咨询工作,配套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成“心研坊”网络工作室,为在外实践的研究生开辟了了解心理健康、发泄不良情绪、寻求心理慰藉的网络园地。各领域分别建立“心研坊分社”和“心研坊联络点”(针对各相关学院),主要职责是对来访研究生进行跟踪服务,形成反馈。信息化的心理咨询工作既保护了工程硕士的隐私,又缓解了企业实践阶段的心理压力。师生在线谈模式则综合了师生谈话、疑难解答、服务导航等栏目,安排研究生处教师在线接收研究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并把问题分解到各领域,领域再细化至各相关学院,提高了疑难问题的针对性和具体化程度。该管理模式实现了学校握大局、领域控方向、学院落具体的工作形态,有效制止了具体责任在学校,领域和学院间被相互推诿,解决方案难以落实的尴尬局面,为在校外参加实践的工程硕士扫清了时空障碍,保证了工程硕士实践质量。
三、实践成效
江苏理工学院经过5年探索与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学校推出的以“品行—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获得了2015年江苏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课题资助,并在2016年的年度考核中取得A等成绩。同时,该项目获批2016年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为省内外工程硕士培养及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了典型。该模式实践效果良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好评。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评比中,江苏理工学院2012级环境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赵某名列其中,为学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再添亮点。该成绩的取得表明,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工程硕士企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学校将以此为典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同“四结合”模式的有机融合,开创地方应用型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2-76.
[2]吕民.浅析人才培養中教育与管理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6-137.
[3]郑洁,梁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