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渐变之解析
2017-10-19王晓菊杨秋宁刘雨彤冯丽娟
王晓菊+杨秋宁+刘雨彤+冯丽娟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短板,要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能力和效果必须加强实验室教学文化建设。本文首先对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中的教文化、学文化和管文化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然后以某高校人文学院实验室为例论述其教学文化渐变的现状,最后提出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变革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教学文化 渐变
教学文化汇聚着高校的教学价值理念等观念形态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行为方式来表现,它是高等教育的本源文化,因为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中,教学始终是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而其他职能必须统一于培养人才的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短板,要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和效果,必须加强实验室教学文化建设。
一、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的问题回顾
高校实验室的教学文化应包含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个要素,所以高校实验室是教学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试从教文化、学文化、管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校实验室的教文化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或者说弊端:其一,实验室教师习惯了凭借个人的力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问题,又介意于“教辅人员”的身份,形成了实验室教师与其他专业理论课教师之间不愿意交流的相对独立的状态;其二,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实验室教师的教学方式已基本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 “教师中心主义”授课模式,即使想进行变革,也可能因为担心被认为标新立异归为异类而放弃;其三,在当前高校各种考核指标的影响下,实验室教师也在忙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或者忙于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而将短期内难以衡量又没有实际利益回报的教学工作沦为一种具有负担性质的教学任务也即一种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良心活儿”,同时更滑稽的是,非实验室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多到可以往外推脱,而实验室教师却四处找课上只为完成高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其四,实验室教师在这种务实的物质需要的优先性面前失去了 “自我”,从而过于注重“以何为生”功用价值,却丢弃了“何以为生”的思考,从而就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言也必然会同样如此。
与实验室教文化相对应的学文化也具有许多特征:其一,受自由主义影响,多数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而集体观念淡薄,追求个性张扬,在实验教学中同学之间难有默契,不易共享、合作;其二,“教师中心主义”的教学活动总是训导学生循规蹈矩,注意仪器设备小心谨慎的正确使用以避免非正确使用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从而导致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质疑的兴趣被逐渐消解;其三,功利化思想的流行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注重功名利禄面对现实,从而使其缺失批判精神和宁静致远的心态;其四,在实验教学中以机器设备为主要中介的交流过程,过滤了太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情怀,所以学生始终游离于正常的教学文化之外,难以形成真正的教与学之间的生命互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管文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有关实验、实训的内容欠缺或陈旧,不能适应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实验室基本设施设备陈旧或缺乏,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既非教学单位也非科研团体更非机关部门的尴尬组织模式使实验室教师的相关保障不到位,导致实验室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利于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教学发展意愿,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二、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的渐变现状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中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在 《大学一解》中讲道: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如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由此观之,实验室教学文化必须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理念,以“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为价值追求,由实验教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做好示范,最终将学文化与管文化统一于教文化之中,遵照此价值理念,互促互近,从而实现实验室教学文化的重塑,使其真正成为激发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内驱动力。
首先,新的实验室教学文化理念正在形成。当前,在实验室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主角的基础上越来越强调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多维互动、师生合作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验室教学内容上,除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与技能外,更注重利用实验室学习平台中跨学科的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特色内容和丰厚的学习资源;在实验室是教学评价上,学期中期问卷检查和期末教务系统教学评价相结合,体现出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进一步展现了教学评价越来越趋向于动态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在实验室教学关系上,更倡导课前课后的情感和精神上沟通,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责任担当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验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新的实验室教学文化理念正在落实。以某高校人文学院实验中心为例,隶属于该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正是将实验室教学文化在宏观上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微观具体的具有目的性的建设以及教学方式上,并且根据各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尽量科学安排实验课程结构和实验教学内容。例如该实验中心的专业网络听音室建立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资料库,为进一步拓展学院学生的学习领域、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学习平台;公共外语语音室也正处于设备更新阶段,新学期将会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和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水平;法学实训室采用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角参与实训的选题到设计的全过程,使其将基础理论课上分散的课程元素在实验环节进行整合,在不断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其基本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模拟法庭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之間、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互动性,而且已经形成了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外语教学电台及普通话测试中心都有效利用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先进实验室设备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既可以提高师生听说语言的能力,又可以为师生准确评估和确认其学习水平提供便利的途径;网络自习室适应了当今大学生群体崇尚自主学习、弹性学习的学文化,正在不断形成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生主导教师辅助、学生独立教师空缺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开放共享形式。endprint
再次,新的实验室教学文化环境正在改善。实验室整体教学环境的改善,如实验室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配备、实验室设备的合理使用和逐步更新、实验室教师相关保障逐渐健全等不断增强了实验室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这就为实验室教学文化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创造了动力条件;实验室教学是与基础理论教学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学形式,实验室也不断寻求、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向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学习借鉴知识和思想,努力积极合作,这也对实验室教师教学创新和实验室教学文化的重塑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的教学课程是与多方各部门的沟通努力而获得,得之不易,除实验室管理工作外他们更想通过教学工作来获得“教师”身份和群体认同,因此,实验室教师的教学工作让他们不仅避免了职业倦怠心理,更使其具有积极进取和上好每节课的责任感,因而更易于形成乐教善教的良性循环。
三、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渐变的长期性
如同其他文化冲突一样,当新旧两种实验室教学文化在渐变过程中形成交锋时,总会产生硬币生两面的情形:一方面,大多数实验室的师生对于落后的实验室教学观念进行着口诛笔伐,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受着固有的教学观念惯性影响的师生仍不自觉的维护着原有的教学文化。面对这种分歧和问题,需要两种文化在以“人才培养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相互理解、自我反省的态度进行长期不断的沟通交流。
在新的实验室教学文化形成过程中,我们要杜绝教学中的一些看似“合法性”的行为,例如将“加强与学生情感和精神上的沟通”理解为可以课堂上时常抒发表达各种情绪,然后自鸣得意的视此为“率真”;或者将“改变教学方式”演变成脱离教学大纲天马行空式的教学,然后自圆其说的认为是在“行使教学自主权”,这些都是在教育教学中坚决否定的观念和行为,它们对实验室优良教学文化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实验室教学文化的变革与高校整体的教学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即使实验室小范围的教学文化正在进行着革新,而如果学校整体的教学文化格局没有发生有益的改变,那么实验室的新教学文化也会被一秒打回原形。优良的实验室教学文化的形成,既需要营造小环境的崇尚教学的共同信念,也需要大环境中内外部力量的助推。
新的实验室教学文化的形成不是一个跨越式的突变过程,而是一个缓慢渐变过程,它需要实验室全体师生有意识有组织的积极参与,需要历经长期的有可能是数代实验室教师智慧的积淀和凝练。由此,我们可以说,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的渐变任重道远,同时,我们必须说,虽然过程缓慢但我们依然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李家新,韦莉娜. 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15(01)
[2]张宏勋,和萌林,陳从志. 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变革的阻力及其化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10)
[3]张连红,陈德良,王丽萍. 高校教学文化建设与教师教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4(08)endprint